生物通報道:細胞培養(yǎng),對于生命科學實驗室是至關重要的。zui近,BioTechniques編輯回顧了2014年對細胞培養(yǎng)和分析影響zui大的幾篇論文。了解更多……
在2014年,在BioTechniques發(fā)表的許多文章關注的是,科學家可以提高細胞培養(yǎng)研究的新方法。本月,BioTechniques編輯團隊列出了五篇文章,將會對生命科學實驗室的細胞研究,具有廣泛的影響。1. “Coa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on a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treated glass substrate for improved cell culture,” by Masuda et al. (April 2014)
在細胞培養(yǎng)中,表面往往用細胞外基質(ECM)成分進行處理,以增強細胞的培養(yǎng)條件,并為細胞粘附和生長提供更為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當目的是影像生長中的這些細胞時,常常用載玻片作為基質。雖然ECM涂覆的載玻片已被廣泛用于細胞分析,但是據證明,硅烷化玻璃對ECM成分的影響一直沒有得以評估。在今年4月份,日本北海道大學的Hisashi Haga及其同事,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以尋找用于載玻片ECM蛋白的*涂覆條件。他們表明,與未經處理的玻璃相比,硅烷化的玻璃可在表面產生更為均勻和穩(wěn)定的ECM層。這篇論文為研究人員在玻璃表面上培養(yǎng)和影像細胞,提供了一份較為清楚的指南。
2. “Platinum blue staining of cells grown in electrospun scaffolds,” by Yusuf et al. (September 2014)
如上一篇論文所證實,隨著細胞的生長影像細胞及其形態(tài)的能力,對于我們理解生物學是非常有用的。倫敦大學學院Mohammed Yusuf及其同事2014年發(fā)表的一篇強調細胞分析的論文,描述了當使用電子顯微鏡(EM)時利用鉑藍進行聚合物支架中的細胞染色。鉑藍是一種重金屬染色劑,一旦優(yōu)化用于支架上的細胞生長,就能在EM實驗中提供增強的對比度,使我們感興趣的細胞在支架組件上生長的時候,能夠清晰可辨。通過將這項技術延伸到3D成像,并有可能在未來延伸至活細胞,EM的鉑藍染色可為細胞分析提供另一個細節(jié)層次。
3. “Marking cells with infrared fluorescent proteins to preserve photoresponsiveness in the retina,” by Fyk-Kolodziej et al. (November 2014)
跟蹤細胞或細胞群在生物研究中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跟蹤細胞zui有效的手段,包括使用熒光蛋白和染料,當用一種特定波長的光激活它們時,就可以成像。但是,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當用熒光蛋白標記視網膜細胞時,因為熒光蛋白的激活也可以引起視網膜細胞的反應,從而會改變實驗的生理條件,并限制實驗設計的可能性。在11月份,Tomomi Ichinose的研究小組提供了這個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通過使用紅外熒光蛋白(iRFPs)來跟蹤視網膜細胞。Ichinose的研究小組顯示,使用傳統(tǒng)的熒光顯微鏡,iRFPs可以被激活和可視化,而不會干擾視網膜細胞的敏感性。這種新的標記技術演示了生物學研究中存在的熒光蛋白的廣泛范圍,應該有益于對視網膜細胞生物學有興趣的神經科學家。
4. “Assessing and reducing sources of gene expression variability i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s ,” by Sousa et al. (December 2014)
生物膜是*天然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大的細胞聚集體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生活在一起。對生物膜遺傳學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常常在一種生物膜或非生物膜相關細胞中分析細菌的基因表達。然而,生物膜研究中的基因表達可變性,為結果解釋帶來了問題。在12月份,Nuno Cerca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調查了這些實驗中的所有基因表達可變性來自于哪里。Cerca的研究小組檢測了各種技術參數,zui后得知,生物膜生長是可變性的主要來源。他們建議匯集樣品,這可使實驗中的基因表達可變性顯著更少。這種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使生物膜中的基因表達研究,成為所有研究人員前進的一個強勁動力。5. “Lyophilized Escherichia coli-based cell-free systems for robust, high-density, long-term storage,” by Smith et al. (April 2014)
第五篇zui喜歡的細胞培養(yǎng)/分析論文,來自于美國楊伯翰大學Bradley Bundy實驗室的一篇報道,描述了一種凍干的、大腸桿菌為基礎的無細胞系統(tǒng)。無細胞蛋白質合成系統(tǒng)會成為生物學家有價值的工具,但是主要系統(tǒng)組件(如細胞提取物)的存儲,可能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在這里,Bundy及其同事描述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將提取物凍干成一種粉末,可以在室溫下存放很長一段時間。在室溫下存儲這些試劑的能力,應該能夠降低存儲費用,并提高所有研究人員對無細胞系統(tǒng)的可及性。
2014年是細胞生物學和細胞培養(yǎng)發(fā)展激動人心的一年。在2015年將會發(fā)生什么?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但是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個月內會發(fā)表更多的方法,讓你們的細胞培養(yǎng)不再辛苦,而且更加富有成效。
(生物通:王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