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谷研試劑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谷研試劑-江蘇今年計劃建成數字糧庫40個以上
無錫糧食科技物流中心。一輛卡車緩緩駛上磅臺,電子語音播報器立即報出汽車重量,LED電子顯示屏也顯示汽車自重;當卡車載滿糧食駛出糧庫時,卡車連同糧食的數量也立即被報出并顯示在屏幕上。糧庫負責人告訴記者,磅臺周圍安裝了車輛檢測器、傳感器、RFID(無線射頻識別)讀寫器、攝像頭等多個物聯網傳感設備和自動控制設備,糧車駛出糧庫時,裝載的糧食信息全被記錄在電子標簽里,包括品種、等級等。
這是江蘇省數字糧庫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去年江蘇省累計完成29個數字糧庫建設,今年計劃建成數字糧庫40個以上。“糧食生產和增產是保證糧食安全的*環,而糧食倉儲建設,事關收獲的糧食能否顆粒歸倉、安全儲存,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省*局長陳杰告訴記者,過去,城鄉居民家中的米缸和谷囤戶戶可見。如今,居民儲糧規模急劇減少,調查表明,我國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家中的臨時存糧,已經從原來的50-100公斤銳減到現在的5-10公斤;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家中的臨時存糧,已經從原來的人均400公斤銳減到現在的200公斤左右。儲存糧食、儲好糧食的任務就主要落在國有糧庫上。
據介紹,近年來江蘇省糧食倉儲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目前倉容總量達500億斤,列*四,全省無露天存放糧食現象。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結構的調整,糧食生產的變化,糧食倉儲庫點“少、小、差、散”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現有倉容中,1998年以前的老舊倉庫占國企總倉容的65%,其中倉齡30年以上需大修或報廢拆除的老庫占總倉容的30%多。去年,江蘇省成為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四個重點支持省份之一,國家對江蘇省糧食倉儲設施的改造力度,省級財政配套資金也達6.8億元,江蘇省糧食危倉老庫改造迎來的機遇,省糧食系統對全省倉儲物流體系進行規劃調整,按照糧食主產區每個鄉鎮設1個庫點、糧食主銷區10-20公里為半徑設1個庫點的原則,zui終確定將全省國有糧庫數量由1728個精簡到855個。
升級后的糧庫,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糧庫迥然不同。南京將軍山糧庫采用的是“淺層地能低溫儲糧技術”:糧食儲存的理想溫度要低于15℃,這家糧庫用淺層地能將地下水或河水溫度從18℃降到10℃,耗能僅為谷物冷卻機的三分之一,還能有效控制害蟲的活動和繁殖,減少使用藥劑熏蒸殺蟲次數,減少儲存損耗,也能保持糧食品質新鮮。常州城北國家及地方糧食儲備庫屋頂光伏電站,每年可節省39.54噸標準煤,減少煙塵排放203.36千克,減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1095千克,實現了糧食的“綠色儲存”。
糧食收購以次充好蒙混過關,儲藏存在隱患導致糧食霉變損耗,“轉圈糧”騙取國家巨額糧補……近期,多地糧庫頻遭曝光,如何守好糧庫、堵住糧食收儲“黑洞”,是保證糧食安全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數字糧庫是“糧耗子”的“天敵”。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是江蘇省直糧庫中zui早的“數字糧庫”之一,記者看到,墻上的大屏幕顯示著庫區內糧倉的三維圖像,鼠標輕點,其中一間糧倉的溫度數據立馬出現在屏幕上。除了溫度傳感器,糧倉中還設置有濕度、壓力、氣體等許多糧倉傳感器和自動化裝置,各種數據一目了然。“在數字糧庫里,每一粒糧食從運輸到入庫再到保存,直至出庫銷售,都能跟蹤查詢。可以真實、快捷、省力地獲取糧食數據,并確保每一粒糧食都可以監控。”糧庫主任王學權介紹說,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糧庫數據,會被自動記錄到國家數據后臺系統,誰也改不了,因此誰也做不了假。“以前,每到糧食收購旺季,糧庫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數字糧庫僅需從*分之一的人力,便可以實現對糧食的入庫、調撥、出庫、盤點等環節的全程監管。”陳杰說,前不久,江蘇成為“國家糧食信息化試點示范省”和“國家信息化建設重大工程示范點”,并被納入“國家糧食儲運監管物聯網應用試點工程”。改造危倉老庫,逐步推廣數字糧庫,可有效解決糧食收購信息的準確采集與分析、糧食出入庫作業自動化和舞弊識別、糧食保管自動化與智能化等難題。“數字糧庫是糧食流通產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之一,它既可以客觀、真實地反映糧庫信息,也可以提率,更重要的是減少、避免失誤和差錯,切實保證儲糧質量,為糧食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