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讓環境治理有章可循
2015年8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相關部門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和評價,客觀、準確反映環境質量狀況。
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方案從五個大方面出發,逐步細化。一是全面設點,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健全重點污染源監測制度,加強生態監測系統建設。二是全國聯網,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三是自動預警,科學引導環境管理與風險防范。加強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嚴密監控企業污染排放,提升生態環境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四是依法追責,建立生態環境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為考核問責提供技術支撐,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與執法同步,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管。五是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制度與保障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體系,明確生態環境監測事權,積極培育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強化監測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綜合能力。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耳目與基石?;A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科學準確的監測數據作支撐,生態環保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態環保事業發展越快,越離不開牢固的監測基礎。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資料:北極星節能環保網、新華網、證券時報網、中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