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消除“霾”伏 提升空氣質量讓藍天常駐
《報告》通過對PM2.5數據的分析,顯示2014年交出優異“成績單”的是山西、山東和上海,這3個省市的PM2.5年均濃度比上一年降了16.7%、16.3%和16.1%。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及河南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連續的PM2.5嚴重污染區域,其中河南的污染狀況十分嚴重。
對PM10數據的分析則顯示,海南、云南、廣東、貴州、黑龍江和廣西等6個省(自治區)達標,成績處于前列。然而,與2013年相比,卻有10個省(市)的數據不降反升,大氣污染防治達標率仍然較低。
2015年7月10日,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其中針對環保問題,總理表示,“霧霾現在成了網上出現頻率高的詞匯之一,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對于這一問題,政府決不能回避。”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問題,既是城鄉居民面臨的“心肺之患”,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結構失衡的一個縮影。因此,加大“環保”治理力度,不僅是政府對于民生的承諾,更是推進中國經濟“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2015年3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明確提出綠色化,對于綠色發展、消除霧霾具有重大意義。
霧霾是環境污染疊加累積的結果,綠色發展消霾就是從源頭上消除空氣、水體、土地等方面的污染,修復受損生態系統。綠色發展消霾需要把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技術和行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綠色發展消霾以文化科技綠色化為基礎、以制度體系綠色化為保障、以經濟能源綠色化為突破口,是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過程。
綠色發展、消除“霾”伏,向霧霾宣戰,建設美麗中國,是黨的十八大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中央政府確立的生態文明建設新目標。霧霾籠罩潛伏危機,但同時蘊藏轉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國家領導指出堅持環保為民,應對霧霾帶動深層次的污染防治,堅持綠色新能源的開發,在發展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節能減排是有效的發展道路。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新華能源、慧聰供熱采暖網、中國經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