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危機缺亟待解決 海水淡化技術有望突破難關
今年青島市降雨明顯偏少,各區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不少水庫的蓄水量已經低于死庫容,更有甚者出現枯竭。目前,“開源節流”是緩解旱情的有效途徑,其實,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中國,約有3億人喝不上清潔飲用水,而且近90%的沿海城市面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
除了調取尋找水源外及節約用水外,海水淡化產業對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長期的缺水問題,中國政府開始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并期望到2020年將海水淡化日產量從當前的77萬立方米提高到300萬立方米。
但是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分析表明,中國的海水淡化戰略將可能消耗大量能源,并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增加等問題,還有可能超出大部分城市的經濟負擔能力。為有效解決海水淡化的技術問題,近日,在青島召開了脫鹽大會。
6月29日~7月2日,2015年脫鹽大會在山東青島召開。來自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奧地利、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企業代表700余人參會,共同探討水資源再利用現狀與發展。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的發展,截至2014年年底,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https://img56.hbzhan.com/3/20171017/636438568603607408561.jpg個,日產淡化水總規模達到92.48萬噸,比2013年增長8.25%。
中國科協副主席張勤在會上介紹說,我國海洋事業正面臨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機遇,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一步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是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發展永恒主題。我國水資源貧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而沿海地區作為我國人口聚集和經濟發展的重心,水資源短缺日益加劇,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對緩解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水協會執行主席蓋爾·博格坎普表示,海水是的資源,不僅可以為化工業提供原材料,而且海水淡化可以很好地解決地下水缺失、農業灌溉水缺乏等問題。海水淡化是循環經濟研究的前沿領域,對降低耗能,確保水資源安全至關重要。目前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海水淡化的成本大幅降低,可以小范圍用于工業甚至農業,但是達到人類直接飲用的水準或者大量使用,成本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張勤說,下一步將發揮沿海地區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為抓手,以海水淡化等領域為重點,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經濟示范區,打造企業投資合作平臺,引導涉海企業走出去。
會上,由海爾集團、江蘇凈水協會等50余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發起的全國凈水行業產業聯盟宣布成立。聯盟將致力于解決清潔用水與工業行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瓶頸,逐步建立高水平、開放共享的實驗平臺和工業試驗基地,提高水資源保障質量與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減輕工業產業集聚地環境壓力。
據悉,脫鹽大會已在青島連續舉辦9屆,本屆大會以“脫鹽: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為主題,設15個分主題、20個專場,旨在為業界搭建共同研討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戰略和技術的平臺,增進與脫鹽領域的有效合作,促進海水淡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
而且據有關消息稱,青島將與世界海水淡化膜生產商開展科技合作。
目前我國尚未掌握海水淡化用反滲透膜核心技術,制約了國內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美國海德能公司在海水淡化核心裝置--反滲透膜領域技術,市場占有率世界排名第二,各類分離膜產品規格全、生產規模大,在包括青啤、黃島電廠等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
據悉,世界海水淡化膜生產商美國海德能公司CEO布瑞特先生率團專程到青島市考察,與海水淡化及水處理同行開展技術交流,建立合作關系。布瑞特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青島市海水綜合利用和水務企業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重點在海水淡化及水處理等方面開展深度技術合作。這意味著我國海水淡化市場有望突破技術難關,前景廣闊。
(參考資料Feijiu網,《商周刊》,中國海洋報,財新-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