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進京20余天 送水2203萬立方米
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截至2015年1月17日,南水北調進京水量達到2203萬立方米。其中345萬立方米進入大寧調蓄水庫,其余輸往郭公莊、田村、門城等各大水廠。除延慶縣外,北京城區的大部分市民都喝到南水。
據大寧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寧調蓄水庫庫容為1150萬立方米,“大寧調蓄水庫的作用主要是當下游受水部門出現故障或突然減少需水量時,將上游多余來水退至水庫,蓄水量能維持北京城區半個月的用水量。”
目前,為保障大寧調壓池和水庫的水面清潔及安全,大寧管理處實行全封閉管理,設立安保崗位,每天24小時巡查值守,同時每天有保潔人員及時清理水面雜物。為了防止調壓池內結冰影響輸水運行,池內設置兩臺吹冰泵,隨氣溫高低調節運行時間,加強水的循環流動,保證池水不被凍住。
南水北調 全面運行
對于中線渠道冬天結冰、導致無法調水的擔憂,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解釋,“國內冰期輸水的例子很多,技術上成熟可靠。”南水北調中線冰期輸水調度基本方法是:科學預測水的結冰期,通過控制水位、流速,讓水面上形成一個穩定的冰蓋,然后在冰蓋下輸水,確保冬季輸水安全運行。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建管司司長李鵬程說,冰期運行有嚴格的調度控制,在輸水期間,防止冰蓋破壞;當氣溫回升時,確保冰蓋就地消融,不產生流冰,避免產生冰塞、冰壩。另外,為防止浮冰阻塞水流通道,在渠道沿線倒虹吸、涵洞、渡槽等進口設置了攔冰索,把浮冰攔住。
“實踐有說服力。”鄂竟平說,南水北調中線的北段、通水的京石段工程,每年冬季都會結冰,從2008年起,京石段連續四次向北京市應急供水,累計調水16.1億立方米,經受住冰期輸水的檢驗。
據介紹,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全線水位平穩,京石段工程已進入冰期運行,北易水節制閘至北拒馬河節制閘已形成穩定冰蓋,厚度2—7厘米,長度約40公里,到北京的輸水流量達13.4立方米/秒。
同時,新評估結果顯示,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干線輸水水質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鄂竟平介紹,為確保中線源頭水質,國家將水源區43個縣全部納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沿線各地淘汰“兩高一低”企業1000多家。“可以說,丹江口水庫的這一庫清水,是放心可靠的飲用水源。”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總工程師沈鳳生說,中線調水渠道是全線封閉的,外面的水根本進不了輸水渠道。干渠兩側還劃定了水源保護區,設置隔離帶、架設防護網,防止人為污染。另外,調水沿線水質全天候監測。
在東線方面,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環境保護司司長石春先說,到2012年底,規劃確定的426個治污項目全部建成,針對不穩定達標斷面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已完成近八成。目前輸水干線排污口全部關閉,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步入后調水時代
而就“南水”何以效益大化,鄂竟平表示,要建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水費收繳保障機制,引導各地多用南水北調水,及時足額計繳水費,為工程良性運行提供經濟支撐。
鄂竟平是在近日召開的2015年南水北調工作會議上作出上述發言的。他表示,南水北調工作進入新時期,面臨很多新的困難和問題,用好用足南水北調水需要督促協調。
在鄂竟平看來,體制問題、水費收繳機制、問題等都是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中所面臨的挑戰。
據介紹,南水北調運行管理涉及很多利益主體,體制構建協調不易。目前,運行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東線總公司初期組建基本完成,正在整合沿線現有資源,中線運行管理體制、機構組建尚在起步、協調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其次是水費收繳工作不易。據介紹,目前水價已經確定,但水費收繳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如果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后,南水北調水所占市場份額小,無法形成規模,水費收繳又缺乏必要約束手段,運行管理將面臨無資金來源的困難局面。”鄂竟平說。
再次,庫區移民安穩發展任務比較重,淹沒線上留置人口生產生活困難,庫底清理、高切坡治理、庫周交通復建等問題復雜。
截至1月14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調水9398萬立方,其中北京調水2746萬立方,天津調水1153萬立方,河南調水5428萬立方,河北調水71萬立方。
“接下來需要協調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落實地下水壓采計劃,統籌配置南水北調之水和當地水資源,以置換出長期被嚴重超采的地下水。”鄂竟平說。
據介紹,早在2014年,南水北調水與當地水的調和問題就已經引起受水區政府的重視。
“原來受水區的水價低于外調水的水價。”鄂竟平說,如果不對地下水壓采計劃進行控制,地方可能就沒有動力使用南水北調水。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省市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普遍的做法是把當地水價與南水北調水價統一起來,一個價格,政府嚴格控制地下水壓采。
據介紹,南水北調水的價格制定原則是保證工程運行、養護、更新折舊、還貸付息等成本,幾乎沒有利潤。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關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主體工程運行初期供水價格政策的通知》,中線工程各口門價格(即出渠價)分段制定,共分為6個區段,同一區段內各口執行同一價格,水價隨輸水距離遞增。
水源工程綜合水價為0.13元(含稅,下同)/立方,干線工程河南省南陽段、河南省黃河南段(除南陽外)、河南省黃河北段、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各口門綜合水價分別為0.18元/立方、0.34元/立方、0.58元/立方、0.97元/立方、2.16元立方、2.33元立方。
口門價格并非入戶水價,居民用水綜合水價還包括配套工程費用、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等,沿線各省市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終水價方案。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南水北調水實行由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構成的兩部制水價。
“但現在,水費由誰來收,怎么收,還沒有確定。”鄂竟平說。
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2013年11月15日,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12日,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