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財政部、發改委同日發布3份PPP文件: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下稱“操作指南”)、30個PPP示范項目清單以及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為2015年的PPP項目落地打響了發令槍。
3份文件同一天落地充分顯示了中央政府推動PPP模式的決心,但兩部委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否相同,3份文件釋放哪些信息?
兩部委“和弦”助推PPP
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近日分別發布的針對政企合作模式(PPP)的《操作指南》和《指導意見》,“一方面說明承擔綜合管理職責的中央部委競相落實三中全會決議和國務院領導指示的行動迅速;但另一方面證實了市場此前的一種擔憂,即如果缺乏協調,不同部委發出的聲音難免有亂調、重音現象,形不成和弦,讓地方政府無所適從。”濟邦咨詢總經理張燎說到。
張燎認為,財政部的《操作指南》是近來這批文件中對未來PPP運作質量和規范性影響大的一個政策。此前相關文件出臺后,地方普遍反映很多操作性的問題不明確,還是不知道如何著手開展工作。
談及《指導意見》,從國民經濟綜合管理與平衡角度,他認為意見推動體制改革的部門職責出發,正式吹響了開展PPP的號角。
《指導意見》第三部分的項目適用范圍描述準確為“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并作了詳細列舉,有助于減少一些如商業地產開發等非公共品、公共服務包裝成PPP的瞞天過海做法。
政企合作“拯救”環保投融資
在近日舉辦的PPP模式推進研討會上,中國節能總經理王彤宙指出,環保治理行業帶有天然的公共事業特性,但目前環保產業資金投入有限,資源利用不足,阻礙了產業發展步伐。對此,王彤宙認為,有必要把PPP模式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有利于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保產業,解決環保產業融資和盈利模式難題。
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表示,在PPP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方案比項目重要;第二,政策比資金重要;第三理解比合作重要。
具體而言,“方案比項目重要”就是要通盤考慮,因地制宜確定治理規劃、項目技術。
比如,污染場地治理中,調查和風險評估要與治理工程實施占同樣重要的地位。“政策比資金重要”是說資金固然重要,但資金從哪里來更重要。應該通過政策的制定,找出造成污染的責任方,來承擔相應的治理資金。“理解比合作重要”是要理清各方的訴求和承擔的責任,相互理解后以問題為導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更有利于各方良好合作。
PPP是這個時代的又一個春天
而在12月14的2014(第十三屆)中國企業年會閉幕式上,來自北京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表示:PPP和國企混改是屬于這個時代的又一個春天。
PPP為什么是這個時代的又一個春天?
何巧女表示,近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連續發布有關PPP的政策。公共設施類包含交通、能源、基礎設施、通信、水利、環境治理、農林生態等領域。據說,交通部、能源部、建設部、工信部、水利部、環保部、農業部等部委都會出臺實施辦法。社會事業類包括文化傳媒、醫院養老、科研和教育、旅游、體育等領域。據了解,相關文化部、衛生部、教育部、旅游局、體育總局等部委估計也會出臺實施細則。
之于此,她認為,PPP社會化持股比例會很大,在已形成85萬億資產存量中,社會化的不到20%,剩下的70萬億都在政府平臺上,可以用PPP模式來轉化。未來,還需30萬億的投資,都是PPP模式,前后累計有近100萬億,這對企業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機遇。國企的總資產量是100萬億,國企混改的民企持股比例可能會小一點,這兩項改革都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里程碑,是屬于這個時代的又一個春天。
相關閱讀:
PPP模式將撬動萬億社會資本 下個“吃螃蟹”是誰?
明年融資規模1.5萬億 PPP挑起“民間4萬億”大梁
環保PPP模式利好企 民資入“鐵公機”將有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