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
11月19日上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要立足國內,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對外依存度的能力,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
在大力發展天然氣方面,《行動計劃》指出,要按照陸地與海域并舉、常規與非常規并重的原則,加快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盡快突破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瓶頸,促進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
加快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南海為重點,加強西部低品位、東部深層、海域深水三大領域科技攻關,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力爭獲得大突破、大發現,努力建設8個年產量百億立方米級以上的大型天然氣生產基地。到2020年,累計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5.5萬億立方米,年產常規天然氣1850億立方米。
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加強頁巖氣地質調查研究,加快“工廠化”、“成套化”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形成先進適用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著力提高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云南昭通、陜西延安等示范區儲量和產量規模,同時爭取在湘鄂、云貴和蘇皖等地區實現突破。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以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煤層氣勘探開采步伐。到2020年,煤層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政策面暖風不斷吹向頁巖氣行業。2012年11月,財政部出臺《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從2012-2015年,對頁巖氣生產給予0.4元/立方的補貼。2013年1月,國務院發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以煤層氣、頁巖氣、頁巖油等礦種區塊招標為突破口,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國有資本進入,推動形成競爭性開發機制。2013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嘗試對頁巖氣、煤層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等進行市場化定價。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出臺《頁巖氣產業政策》,將頁巖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在原有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補貼幅度,同時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稅費減免。國家鼓勵政策的頻繁出臺,對我國頁巖氣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頁巖氣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截至2013年,在全國頁巖氣3大相、9大層系中,我國已在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四川盆地侏羅系陸相、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陸相三個領域實現了突破,形成了一批頁巖氣產能,其中,中石化10億立方米/年,中石油3億立方米/年,延長石油1億立方米/年。在西北地區侏羅系陸相、東部斷陷盆地古近系陸相、南方上古生界海陸過渡相三個領域取得了的重要進展。
專家表示,取中性假設,2020年中國頁巖氣實際產量達到800億立方米,假設2015年頁巖氣平均單井年產量為1500萬立方米,2020年平均單井產量年產量提升至1800萬立方米,單井成本由8000萬元降至5000萬元,對應2015和2020年頁巖氣開發市場規模分別為208億和133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45%。其中,鉆井服務市場規模分別為81億和517億元,壓裂服務市場規模分別為107億和685億元,其他完井服務市場規模為20億和131億元。由此來看,頁巖氣行業未來的市場空間廣闊。
對此,業內人士則認為,由于近兩年在地質勘探和鉆井開發兩方面的積累效應,我國2013年頁巖氣產量較上年增長8倍,來自于中石化、中石油和延長石油三家企業,并且主要來自于川渝地區。
長期來看,國家在四川、重慶地區設立的“頁巖氣示范區”將繼續發揮帶頭作用,為未來全國各頁巖氣區塊的開發積累作業經驗和地質資料;短期來看,三家石油巨頭的先發優勢已經形成,未來將憑借資源優勢、地方支持、技術優勢和作用經驗,繼續產能產量雙增長。未來借“所有制改革”和天然氣價改的東風,預計相關油服訂單將大幅上升,一批頁巖氣相關企業將直接受益。
美國中小型獨立能源公司、設備提供商和油井服務商等各類企業,都在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中實現了大幅營收增長和股價攀升。
目前中國頁巖氣發展情況大約符合美國10年前的產業情況,正處于前瞻布局中的良好投資時點。分析人士建議關注具有核心產品技術競爭力的設備提供商,以及在市場開放中直接受益的差異競爭型民營油服企業。
發展瓶頸猶存
不難發現,近年來頁巖氣在國內掀起了一次的投資熱潮。無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上市公司、民營企業都參與其中,但頁巖氣開發背后并不“熱”。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中國)公司北亞區戰略性業務拓展經理卜范慧表示,頁巖氣開發目前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開發成本高和鉆井周期長依然是困擾頁巖氣開發的瓶頸。
隨著開發的深入,開發難度和問題漸漸浮現出來,成為開發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國家對于頁巖氣的產能規劃也悄然發生改變。2012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對2020年產量的展望是600億—1000億立方米。
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行動綱領,國務院新發布的《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這相比起此前公布的規劃削減超過一半。
從2009年的國內頁巖氣開發初期開始,中石油就在四川首推長寧公司合資模式。此外,中石油還與巨頭殼牌等進行分成開發。而中石化在重慶則引入當地國資參與下游應用,川渝地區的頁巖氣開發探索都在試圖突破我國頁巖氣商業化、規模化等方面發展瓶頸。
在頁巖氣開發模式上,《計劃》提出,加強頁巖氣地質調查研究,加快“工廠化”、“成套化”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形成先進適用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
“一個井場同時打4到6口井,這就節省了前期投資,提高開發效率,而且縮短了鉆井周期。”卜范慧表示,工廠化模式在國內很早就有試水,今年開始大規模應用,這也是今后頁巖氣開發的方向,但受地形限制,鉆井規模相對美國還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