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首只項目收益債“14穗熱電債”的成功發行,由發改委主導的項目收益債正式破題。而“14穗熱電債”以低于五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發行也說明其受到資金熱捧,項目收益債在開啟一種嶄新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的同時,也展示了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廣州垃圾焚燒項目融資首嘗“項目收益債”模式
根據國內某網站披露的募集說明書,發改委批復的首單項目收益債“2014年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收益債券”(下稱“14穗熱電債”)于11月18日正式啟動發行,發行規模為8億元,發行期限為10年,票面利率為基準利率加2.5%基本利差的固定利率,采取跨市場發行。據悉,項目建設規模為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73萬噸,預計在2016年建成投產。募集說明書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3.50億元,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為8.1%,投資回收期(稅后)為12.79年。
與一般的城投債不同的是,項目收益債的本息兌付均來自于項目收益本身,而地方財政不再為其提供“隱性背書”。而項目實施主體廣州環保投資集團與廣日集團則采取本息差額補足制度為債券增信。
截至2013年,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是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總資產29.77億元,凈資產10.07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54億元和727.8萬元。而廣日集團則是立足裝備制造業的國有獨資企業,截至2013年年末資產總計84.99億元。
垃圾發電項目收益受熱捧 地方融資途徑新嘗試
作為我國試點發行的支項目收益債券,“14穗熱電債”甫一推出就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高度認可。海通證券債券融資部相關人士透露,“14穗熱電債”在詢價階段就受到機構熱捧,參與的機構類型眾多,終中標利率鎖定為6.38%。“這么低的利率顯示了機構對該項目本身和這一融資模式的認可。”這位人士表示。
廣州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試點發行項目收益債券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并于11月18日正式開始發行。這表明垃圾發電項目的收益債開始破冰,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發改委在當前背景下對地方融資途徑的另一種嘗試。
項目收益類債券顧名思義是指與項目明確掛鉤,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特定項目的投資與建設,債券的本息償還資金完全或基本來源于項目建成后運營的收益。
早在今年5月,發改委就曾經鼓勵發行項目收益債券用于棚戶區改造,并視項目收益債券為公用事業項目的有效融資工具。“項目收益債券適用于眾多有收益的項目,包括垃圾處理、電力、污水處理、城市供水供熱供氣、收費公路、保障房建設等均可借此實現,有利于市政建設;從行業上來說,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穩定收入且收入不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的項目,均可探索采用項目收益債來融資。”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