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風驅霾”魔咒被打破 “APEC藍”需制度保障
晚宴上,主席說,這幾天他每天早晨起來以后的“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氣質量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能讓遠方的客人感到舒適一些。
“好在是‘人努力,天幫忙’,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總體好多了。”馬上又幽默地說,“擔心話說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氣也還好”。
“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好,是我們有關地方和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我要感謝各位,也感謝這次會議,讓我們下了更大的決心,來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我們今后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提高聲調說,“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努力,‘APEC藍’能保持下去”。
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艱難的,一如主席所說,APEC藍美好而短暫。“APEC藍”或難留,但它不會歸零。
“APEC藍”或難留,但它不會歸零
APEC之后生活將回歸常態,霧霾也許會卷土重來,但APEC期間整治大氣污染是北京環境長期治理進程的一部分,將使北京長期受益,就像實施車輛限行、發展公共交通成為北京奧運會的環保遺產。截至10月底,北京全市已淘汰退出375家污染企業,超額完成本年度300家的目標,116個環保技改項目完成,京、津、冀建立完善了環保整治協作機制。
實上,即使北京采取了這么大力度的整治措施,這兩天北京“APEC藍”藍得也并不那么徹底。對此,我們不必諱言,也沒什么大不了。北京的霧霾治理還前路漫漫,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同時這也是向社會表明,治理霧霾是個長期過程,應當客觀理性看待中國政府的治霾努力。霧霾是一個國家快速工業化常有的成長之痛,20世紀的倫敦、洛杉磯都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治霾之路。治霾并非單純的環保問題,它涉及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公民精神養成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的治霾依然在路上,更多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
我們或許難以留住“APEC藍”,但我們可以表明鐵腕治污的態度、壯士斷腕的決心、雷厲風行的作風,我們很難讓客人完全滿意,但至少可以讓客人明白我們的真誠以及付出的努力。
APEC藍:如何將你留住?
在感受“APEC藍”的同時,如何將其留住,也成為了業界專家討論的熱點話題。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主任王鳳春說:“可以聯系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天氣,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當時天氣也很好,過后可能還會還原。”
從目前來看,這些短期性的措施和長期措施的差別還是挺大的,王鳳春解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工廠不能長期停產或減產,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也不可能一直推行,“APEC藍”是短期舉措的結果,不具備長期性。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周正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北京市正在實施監測,一個是在交通層面,看看本屆的單雙號限行有沒有帶來什么新變化;二是在環保方面,會議結束后北京市將對排放關系進一步分析,未來會出分析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表示,2008年奧運會期間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都被做過研究,對大氣環境改善確實很有效,但是,所有這些措施都很難在日常中復制,很難長期做下去。
“‘APEC藍’不大可能留住,關停、限產等措施經濟代價太大,長期來看,還是要從制度上對排放企業進行約束,加強管理。”宋國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