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來自第六屆中國(無錫)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的消息稱,目前中國光伏行業因受國家政策扶持及技術創新等利好因素影響,整體回暖跡象明顯,招致各類社會資本再次涌入,已形成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但與會專家呼吁需理性對待并規范行業管理及相關國家標準的完善以期真正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于曉東表示,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隨著國家一系列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的落實,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給廣大新能源企業帶來了新機遇,對提升行業信心,促進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中國光伏行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關于推動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中央相關部委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國光伏行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近期國家能源局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并聯合國務院扶貧辦發布了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國家層面的政策環境非常良好。
對此,中國光伏業協會會長高紀凡指出,由于國內市場大規模的啟動和海外市場的發展,光伏產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正在持續回暖,很多企業恢復了盈利。據統計進入工信部名單的企業利潤率達到合理水平,企業已連續幾個季度達到100%滿產,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已不存在。
他表示,由于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部分落后產能正在被市場淘汰,未來幾年行業還會處于持續的優勝劣汰和兼并整合的發展階段。
高紀凡認為,下游電站和分布式項目發展正面臨著良好機遇,很多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金融創新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光伏發電再次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各類資產投資主體紛紛進入光伏業,形勢一片大好。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光伏電站和分布式發電發展時間較短,由于下游項目和分布式項目有關標準還不完善,各類投資主體扎堆涌入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可能會擾亂應用端的市場秩序,也影響制造業的健康發展。”
高紀凡強調,保護光伏業健康發展得三管齊下,需要對外貿易保護,大力起用國內市場,并加強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摒棄惡性競爭,重視產品質量,他同時呼吁各國之間應公平競爭和自由貿易。
銀行為光伏信貸“開了口子”
如今,對于光伏發電而言,市場利好不再僅僅倚賴于政策紅利。
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日前在深圳重啟,成為能源行業熱議的話題,眾多新能源企業也都熱切關注如何參與其中。
而承載著電網如何更好地接納新能源思路,以招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對光伏信貸“開了口子”,積極支持光伏電站開發。
招商銀行總行戰略客戶二部副總經理杜毅表示,首先招商銀行對光伏電站是謹慎樂觀、積極嘗試。“招商銀行作為國家系統性銀行,一定是風險厭惡型。”他說,“我們是一個高杠桿的企業,管理著5萬多億的資產,對于我們來說樣本不夠,存續時間不夠,往往有時候比較難以判斷。而光伏電站發展的時間確實不長。”
“因為我們銀行難以判斷組件的衰減、停工的損失、天災人禍和發電實際差異之間怎么來算等等,所以這個需要交給專業的機構、中介、媒介去做,大家分享整個產業合理的利潤。”杜毅表示,招行現在也有意嘗試跟租賃、保險等泛金融媒介就此展開合作。
而談及資金退出問題時,中民投新能源投資公司總裁韓慶浩認為,要退出無非是要有收益,有收益的就可以退出,或證券化,或直接賣掉。
“中民投在計劃投資光伏電站的時候,開始就瞄準一個很高的目標,然后走上市的道路,大家投到這個平臺里面再考慮到退出。同時我們也具備對風險和困難的把控能力,可以讓投資者和融資者放心。”韓慶浩說。
企業呼吁提高準入門檻
曾經,關于質量的話題在光伏圈內多次被提及。而這,無疑也阻礙了光伏發電“來勢洶洶”的腳步。
對此,早在2014年2月國家認監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規范光伏產品質量,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強制檢測認證。“但這僅僅針對產品層面,對于電站綜合品質,特別是針對長期可靠度和發電量的保證,尚未有明確的標準和準入門檻。”錢晶坦言。
據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光伏質量檢測中心鄒新京透露,《并網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已完成,目前業已申報了認監委的技術規范,將來也將申請青海的地方標準和國家標準。
“現在光伏電站的規模和數量在逐年增加,并且電站由科研和政府示范以及國家支撐等等性質的電站逐漸向商業化電站轉化。”鄒新京表示,這些轉化需要完備、可靠的電站質量評估作為依據和支撐。特別是像光伏電站的評估是針對于股權融資、財務分析、產權交易、保險等等,因此需要非常完備的電站質量評估,包括效率分析、發電量預估、能耗分析等等。
目前,“光伏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發電量為重要。對于一個電站,一個投資商來說,更看重發電量。”在國家應對氣候戰略研究和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看來,“從現有制造水平來看,一個電站的電池板的效率不應該是參差不齊的,同樣是多晶硅有的轉換率能達到18%,有的則是16%。同樣是供應一個電站電池板的轉換率應該是一致的,不能一個電站有七八樣東西,板子竟然還不一樣”。
“雖然整個行業已經制定了很多標準,但是終電站建成以后,如何對電站質量進行評價,現在目前沒有一個很完善的標準。”鄒新京坦言。
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光伏電站質量必須有認證體系,在參照管理體系的同時,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而定。光伏電站質量的標準、認證、監管、運行、維護是系統工程,需要相應的機構和人員來落實政策,因此,國家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工作。”
而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劣幣逐良幣現象會讓剛剛起步的行業遭受打擊,大規模資本也止步于光伏電站市場。所以對于電站品質,“我們也呼吁出臺行業標準和準入門檻,建設電站,保障電站投資人利益,保障電網收電積極性,保障行業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