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條入滇河道年內全部達標
家住福保的楊大爺是老昆明人,喝著滇池水長大,已70多歲的他對滇池的現狀一直耿耿于懷—“這是一池廢水”。
“七五”以來,國家、云南、昆明相繼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治理滇池污染。從去年開始,昆明啟動“滇池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圍繞環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等“六大工程”,突出“徹底截污、水體置換、生態工程”三大任務,大干三年,在2013-2015年完成100個滇池治理項目,確保到2015年草海湖體水質基本達到Ⅴ類標準,外海湖體水質基本達到Ⅳ類標準;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明顯改善,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治理后的滇池水質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1月至8月,滇池外海水質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同比降低1.2%,水體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4.88%,總磷、化學需氧量和葉綠素a的平均值分別降低12.6%、1.27%和18.2%。此外,35條入滇河道已有28條河道達標,其余年內將全部達標。
“雖然沒有恢復到30多年前的模樣,但水質確實好了很多,尤其是入滇河道,變化很明顯。”楊大爺說。
云南省環保廳廳長姚國華表示,昆明市以滇池治理為標志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還要加把勁,早日還滇池一湖清水。下一步,抓好“河(段)負責長制”、河道“三包責任制”,確保治理取得實效。總結“十一五”以來滇池治理各項措施及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前謀劃、科學編制滇池治理“十三五”規劃,將更多的滇池治理項目納入新一輪國家、省重大項目盤子。
環保部將約談昆明市政府負責人
然而,這樣的治理成效并沒有換來過多的贊許。
日前,環保部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2013年度考核結果的公告》。環保部表示,滇池流域云南省考核結果為差,將約談昆明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
據環保部介紹,此次考核是由環保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三峽辦、南水北調辦等部門聯合進行的。考核是針對松花江、淮河(含南水北調東線)、海河、遼河、黃河中上游、巢湖、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長江中下游重點流域25個省(區、市)等。
環保部認為,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仍有17.2%的考核斷面為劣Ⅴ類斷面;總磷、氨氮等污染日益明顯,除松花江流域外,各流域均存在總磷超標的問題;治污項目資金渠道單一,部分地區項目進展緩慢,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項目完成率均不足30%。滇池流域云南省考核結果為差。
“對未通過考核的滇池流域,環境保護部負責同志將約談昆明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環保部說,還將責成昆明市人民政府暫停昆明市五華區、高新區、西山區、度假區4個區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專家:滇池污染治理還有眾多不足
對于治理滇池政府所投入的資金,是否真的實實在在的用到了實處,一直以來都是全社會所關注的話題。政府投入滇池的資金到底值不值,投入的錢是大還是小?自始眾說紛紜。
長期從事環境保護與滇池治理研究的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張乃明表示,滇池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政策法規,經濟技術,管理方式,公眾環保意識等,都會對滇池的治理進程產生影響。
如何正確看待湖泊污染治理投資,還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首先,滇池本身的治理工作存在艱巨性,滇池流域的主要入湖補水河流普遍源近流短,自然生態補水量嚴重缺乏;其次,滇池本身處于城市下游,生產生活及城市地表徑流污水一同排入滇池,無法實現100%截污;第三,滇池屬于封閉性胡泊,不具備短時間大容量水體置換條件。但經過多年滇池的治理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在人口不斷增長,經濟快速發展這樣的特定背景下,滇池水質并未繼續惡化,水體富營養化指數呈下降趨勢,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用少的錢去解決滇池污染問題當然是大家所希望的,張乃明教授也表示,在滇池的投資中的確存在一些不足。諸如,以向上級爭取項目的思維設計治理項目,對項目的技術經濟性分析論證不夠充分,治理項目也缺乏全過程的跟蹤,特別是缺乏項目竣工后對環境效益的后評估,項目建設時序安排統籌的不夠好,也不能大限度發揮治理項目的效果。
隨著時代變遷,滇池已由過去自然湖泊向城市型湖泊轉變,因此,滇池治理要與整個昆明市的城市發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統籌。源頭減污比末端凈化更重要,因此要通過城市功能布局調整與土地利用結構優化來減少入湖污染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