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洗澡時掉的頭發流向何方嗎?日前,“挑戰你的勇氣”污水處理廠體驗日活動吸引了廣東工業大學24名大學生參加,當學生們看見大學城4號泵站格柵繞著密密麻麻的頭發,得由人冒著強酸惡臭清理時,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而廣東省社會政策研究會同日發布的《廣州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則顯示,受訪居民關心水污染治理,比例為38.8%,但僅有不足8%的廣州街坊表示一直或經常參與環保活動。
瀝滘污水處理廠一二期污水處理能力為50萬噸/天,負責處理海珠區、長洲島、洛溪島、大學城的生活污水。位于大學城科學中心對開的4號泵站收集了整個大學城師生、居民近30萬人的日常生活污水,每天將3萬噸污水送往污水處理廠處理,被比喻為大學城臟臭之地。
日前,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挑戰志愿者來到大學城4號泵站,剛走進負一樓的下沉式泵站,一股惡臭撲鼻而來,環境生物技術專業大二學生紫珊不禁捂住鼻子,“好臭……”泵站站長陳偉尷尬地笑了笑說:“藏污納垢,味道確實大了點。”
2名大學生挑戰的任務是用鉤子清理臟格柵上的臟東西,只見其密密麻麻繞成團,氣味奇臭無比。陳偉說:“大學城很多建筑并沒有化糞池,糞便直排到污水管道,所以在泵站收集的東西中,也有糞便在里面。那些格柵上的東西多是大學城居民洗澡脫落的頭發,其進入下水道后被格柵阻攔。纏繞太密則會影響污水的收集,所以我們要定期清理格柵。”
“在這里時間長一點就很難堅持,那股味道確實難聞。”體驗完之后,挑戰者肖云帆感慨道:“作為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都提倡要環保,但不知不覺做了污染制造者,例如頭發紙巾那些千萬不能扔進廁所。”
因勢而動
環保宣傳,僅僅是參觀就足夠了么?
南京市浦口區副區長吳光政指出,環保宣傳要緊跟形勢,努力做到求真務實。要借助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清環境形勢,以取得理解、引起共鳴、獲得支持、匯集力量,起到鼓舞人心、增強斗志、共同推進的積極作用。
環境教育的內容隨形勢不斷變動,這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難點所在。人們都渴望了解和認識今天的生態環境,這為我們搞好環境宣傳教育提供了重要動力。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環境教育常常因為跟不上形勢,影響和削弱了宣傳效果。
在內容上要跟上形勢。為使環境宣傳教育內容不斷更新,教育者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采用新素材、提供新動態、表達新思考。同時在空間上,既要講“天邊”,也要說“眼前”,著眼于影響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熱點、難點以及由此衍生的民生問題。例如,關注飲用水安全、空氣污染狀況、秸稈禁燒、堅守生態紅線等重要問題。通過聚焦現實問題,讓人們感到環境保護看得見、摸得著,環境宣教真實可信。
在情感上要跟上形勢。經驗表明,環境教育忌居高臨下、板著面孔訓人,或照本宣科硬灌。要注重情感交流,生動、幽默、富于感情的語言,親切、和藹的姿態,易使人們產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真情實感。
在教育方式上要跟上形勢。我們處于信息時代,消息來源廣、傳播快。這既為環境教育帶來有利條件,同時也增加了難度。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手段常新,多運用現代媒體,采取走出去進行實地宣傳,請進來進行交流對話等多種形式。
在觀念上要跟上形勢。一些同志在環境宣傳教育中死守教條,對正面教育的方針理解狹隘,講成績時滔滔不絕,講問題則“猶抱琵琶半遮面”。環境宣傳教育不僅要把成績講夠、問題講透,而且要講清問題的性質,是前進、發展中的問題,還是倒退、停滯中的問題。例如,當前嚴峻的空氣質量狀況引發公眾關注,開展宣傳時就不能回避,而應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有理有據。從實際出發并回答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回答得越清楚、越透徹、越全面、越貼近現實,也就越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接地氣”才能更得人氣
曾經,法制、投入、宣教、科技被稱為環境保護工作的4個輪子,一起旋轉推動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向前。然而,一段時間,環境宣教工作慢慢被邊緣化,成了“敲邊鼓”。一些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把宣教部門當成了“擺設”,認為宣教工作是“雞肋”。但出現重大環境狀況時,又把宣教部門推到了前沿。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開展環境宣教工作,讓環境宣教真正服務于環保整體工作,融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并讓公眾從中受益?環境宣教工作必須與當地的重點工作“合拍”,與當地的實際結合。必須“接地氣”,讓公眾從參與環境保護活動中受益,才能使公眾從過去不想做、不愿做、走形式地做,變成我想做、愿意做、主動做。
面對新要求、新挑戰,環境宣教工作要創新,如何新?必須忘掉頭腦里的條條框框,放開手腳,才能使工作更加有層次。環境宣傳活動年年搞,一年比一年難。一個以往簡單的紀念日活動,今日已經變得不再簡單。只有創新意、出新招才能滿足各方的需求,只有讓公眾耳目一新、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才能稱得上一次成功的活動。
當前,公眾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賴于參與政府主導的環保活動,宣教部門主導的各項活動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協調?只有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協調各方面關系,才能使工作更加和諧。學生環境教育有“教育一代、影響幾代”之效,企業環保社會責任建設正在成為企業中的主要潮流,環保志愿者、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日益凸顯,環境宣教部門應充分發揮和倡導作用,善于把人們對環保的熱情、下意識的環保行為和無組織的參與狀態,變成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指示的行為,緊緊抓住企業、學生、志愿者等關鍵人群,使公眾參與環保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全面提升公眾環保責任意識。
環境宣教工作要具有實用性,要接地氣,如何做?專家建議,要少搞花拳繡腿,要聲勢更要務實,多做實事,才能使工作更加扎實。社區的環境宣傳簡單明了、實用性強,老百姓直接受益,使環境保護活動更具有執行力,更具有參與性。開展環境宣教活動,要將社會、企業、公眾的需求扭在一起,滿足各層面的需求。只有辦實事貼近生活,辦實事貼近百姓,辦實事滿足社會需求,環保才能成為身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