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除塵設備升級改造 市場競爭格局更加明晰
由于我國的能源稟賦條件所限,煤炭一直以來都是主要的一次能源,1995年至2011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平均占比達70%左右。這種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煤炭燃燒所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等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時,冶金、水泥、垃圾焚燒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的煙塵、粉塵排放進一步增加了環境保護的壓力。
煙塵、粉塵主要由顆粒物構成,在采礦、冶金、機械、建材、輕工、電力等許多工業部門的生產中均會大量產生。對環境來說,排入大氣的粉塵長時間飄浮會降低大氣能見度,可引起煤煙型污染;對人體來說,可吸入性粉塵會導致漸進性的肺纖維化,引起肺功能減退,粉塵中含有的微量重金屬元素、放射性元素還會引起老年性癡呆,白血病等致命性疾病。為了減輕這些危害,除塵器作為大氣除塵的主要手段和設備,已被各個工業部門廣泛采用。在各類除塵器的作用下,我國工業煙塵、粉塵去除量穩步提升。
政策加碼助推除塵設備升級改造
目前我國燃煤機組雖然均已安裝除塵裝置,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國家政策不斷加碼推進除塵設備的升級改造。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的相繼出臺使得火電排放標準不斷趨嚴,我們認為未來除塵市場將以新機組建設和存量機組提標改造為主,假設每年新建0.4億kw火電機組,現有80%存量機組在4年內完成改造,對應年市場容量156.4億元,相比公司6億元的年收入,空間十分廣闊。
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47.6萬噸、2086.4萬噸,比2010年分別下降8%;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8.0萬噸、2046.2萬噸,比2010年分別下降10%。
除塵競爭格局逐漸清晰
火電除塵競爭格局相對清晰,在傳統電除塵領域,龍凈環保、菲達環保合計占據目前國內約50%市場份額。
近年來,隨著排放要求的加嚴,電袋除塵、袋式除塵開始在火電領域推廣,排放濃度都能穩定達到30mg/m³以下,其中電袋除塵結合了電除塵、袋式除塵的優點,在除塵改造中應用相對較多。
截至2013年底,電袋復合、袋式除塵器裝機超過1.6億kw,占全國燃煤機組的20%以上,其中電袋復合除塵超過0.9億kw,占全國燃煤裝機的11.5%以上。從市場份額看,在電袋復合除塵領域,龍凈環保、菲達環保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9%、10%。
就濕式除塵而言,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其中龍凈環保的技術為自主研發,菲達環保的技術為引進三菱重工。從目前項目情況看,已投運項目基本為龍凈環保、菲達環保兩家。
考慮到濕式除塵具有一定技術壁壘、工程經驗積累需要時間等因素,預計隨著超低排放應用的推廣,上述兩家將充分受益行業發展,在除塵市場的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