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抽調一個大明湖
隨著一節節深藏于地下的管道“重見天日”,山東政法學院使用了差不多30年的自備井終于可以“歇歇”了。
日前,山東政法學院圖書館前,切割機的聲音轟鳴,十節已經銹跡斑斑的抽水管從深井中緩緩升出。
“這眼井從1984年開鉆,1985年開始使用,到現在已經有30年時間了。”山東政法學院后勤管理處副處長張承業表示,之前市政供水管網未曾覆蓋政法學院,所以學校一直使用地下水。而近學校接入了市政供水系統,自備井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2014年保泉形勢十分嚴峻,在納入市政供水管網覆蓋區域后,山東政法學院就主動要求封掉自備井,這很難得。”濟南市水利監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政法學院自備井日抽水量1500立方米左右,封井后可每年節水50萬方。
自10月8日以來,趵突泉水位再次下跌,保泉形勢又一次變得嚴峻起來。記者從濟南市水利局了解到,目前濟南仍然每天開采13萬方地下水,十天的抽水量相當于一個大明湖。
“封井對保泉工作來說是直接有效的方式。當年正是無度開采地下水,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和虧空,才致使濟南泉水停噴。”濟南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03年開始,濟南已經封閉深層自備井370眼。
同樣難負農業之重
幾近如出一轍的是,面對干旱頻發的現狀,為保證農業生產,地下水成為主要的抗旱武器。據公開資料顯示,因農業生產對地下水的持續過度消耗,河南眾多被稱為“糧倉”的傳統產糧大縣都不得不面對地下水降落漏斗快速發展的困境,“老井無水可抽、新井越打越深、井眼越來越多、井眼挨井眼”幾乎成為中原糧食主產區的共性。
譬如,河南產糧大縣滑縣,全縣每年僅農業灌溉就需要地下水3億立方米,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近幾年該縣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左右,全縣六成以上機井抽不出水來。從全省觀察,河南每年的農業生產地下水開采量達76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糧區地下水超采率近40%,地下水漏斗區面積超9000平方公里。
進一步放寬視野,整個華北地區已成為全國大的地下漏斗區,《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華北平原東部深層承壓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計下降達30—50米,局部地區累計水位下降超過100米。
眾多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農業戰備性水源建設不足,應對情境的水資源也未能得到合理配置,一遇干旱往往束手無策,只能進一步超采地下水。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和區域規劃研究所研究員李茂松對此評價說:“從農田水利建設上說,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長期以來基本上在吃老本,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注水利后有所進展。”
另一方面是農業用水的浪費,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田灌溉通過無任何防滲功能的普通壟溝、采用大水漫灌或小畦漫灌的方式進行,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來自水利部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0.5左右,遠低于0.7—0.8的世界先進水平;單位用水的糧食產量不足2.4斤∕立方米,而世界先進水平為4斤∕立方米左右。
因此,針對此種日益“瘋長”的地下水超采現狀,眾多專家紛紛建議:
一是必須科學規劃合理采用地下水。相關部門應對地下水的采用進行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劃片建設采用地下水項目。打機井等地下水開采項目,應由水利部門進行合理劃片,按照多少面積或多少人口打幾個機井來進行合理規劃,使有限的地下水資源能夠大限度地發揮效應。
二是引導群眾充分認識地下水資源的重要性,對無序開采地下水資源將出現的嚴重后果,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地下水資源合理采用必要性的認識,做到不亂鉆機井,不私自采用地下水。
三是嚴管地下水資源。地下水資源是公共資源,對未經批準私自開采地下水資源的,應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罰。可設立舉報獎勵機制,舉報后經查屬實的給予舉報者重獎,將違規建設的采用地下水工程項目回填或者根據實際情況收歸集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