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眾參與環保工作環境公益組織大有可為
近年來,每當有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環保公益組織總能越來越及時和有力地給予態度和行動上的反饋,這著實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我們值得期待,未來環保公益組織在推動我國各類環保問題的解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我國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民間環保組織的熱情,他們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滯:
9月4日,民間環保組織綠滿江淮在合肥發布了《2013-2014年度安徽省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評價報告》,這也是該組織連續第二年針對安徽省16個地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的全面評價。
9月初,為“拒絕車拋傳遞文明”,給車中垃圾安個“家”,陜西寶雞一家公益組織——渭濱區微公益發展中心募集資金,制作了幾千只環保車載垃圾桶,近期將向出租車、私家車、公務車等免費發放。
8月26日,民間環保組織綠行齊魯行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綠行齊魯”)在濟南發布了《2013-2014年度山東省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評價報告》,這是民間組織對山東省17市污染源監管的信息公開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
8月21日,環保民間組織自然之友呼吁北京市教育部門及各小學負責人、班主任等教育從業者,踐行“惜物、節儉、環保”的理念,取消“強制包書皮”的相關規定或要求。
6月底,溫州市綠色水網環保公益中心、艾綠環境發展中心等民間機構發起“江湖大會”,京、津、浙、閩、鄂等5省(市)24家民間環保機構負責人齊聚溫州,共同探討全民治水話題,助推美麗浙南水鄉建設工作。
5月,來自香港和深圳的近30位兩地環保NGO伙伴和學者們相聚深圳,共同參與由香港大學發起,小鴨嘎嘎公益文化促進中心策劃組織的“深港環保NGO深圳河探訪交流項目”活動,探討“一河兩治”。
諸如此類的公益活動不勝枚舉,環保公益組織漸漸進入了公眾視野,為人們所關注。讓環保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目前,環保一線活躍著500多家專業組織,當初有一個問題是:他們離公眾太遠了。有些環保組織確實積累了不少志愿者,但缺乏一個有效的途徑向外傳遞自己在做什么。如果能把公益組織的專業知識、行動精神和關心環保的公眾連接起來,則能推動更多公眾將意識上升為行動。
現如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國家在政策法規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已經讓環保公益組織越發成熟,在推動環境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