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二惡英色變” 許多垃圾焚燒項目難落地
垃圾焚燒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反對的和贊成的兼有。贊成的認為,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其實垃圾也可以“變寶”,通過焚燒發電讓垃圾成資源;而反對的則認為,垃圾焚燒的過程中匯排出大量有害物質如二惡英等,而二惡英是一種有毒物質,因此,垃圾焚燒發電的鄰避效應難以回避,也使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備受爭議。二惡英是何物竟能讓大家“談焚燒色變”?
我們都知道,對于垃圾的處理常見的可數垃圾焚燒法了,但垃圾在焚燒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次污染,包括對環境危害極大的二惡英。二惡英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脂溶性物質,極易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對人體危害嚴重,這也導致了許多垃圾焚燒項目難以落地。
其實,大可不必過分“炒作”二惡英,采用垃圾焚燒法處理垃圾的在世界各地多有“國”在,與其因二惡英而排斥“變廢為寶”的新技術,不如試著去思考如何垃圾焚燒如何避免二惡英。
德國“巧妙”減含量 4道工序去除二惡英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紐倫堡垃圾焚燒廠利用二惡英處理工序去除二惡英,有效的減低了二惡英含量。
道工序:垃圾焚燒。要保證焚燒溫度在850℃以上,因為二惡英在800℃以上基本上全部都分解了。有溫度監控的現代化垃圾焚燒爐,溫度過低的情況一般只會發生在開爐和停爐時,所以垃圾焚燒爐在啟動和停爐時,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燃燒。
第二道工序:阻止在垃圾焚燒的煙氣中重新合成二惡英。但當含氯的垃圾燃燒煙氣在經過垃圾焚燒鍋爐的過熱蒸汽管和水管組成的換熱器換熱后,溫度會下降到700℃以下,二惡英在300℃至700℃之間還會重新合成。因此,煙氣在這個溫度區間存在的時間要盡可能短,以使得二惡英盡可能少地重新合成。
第三道工序:通過大幅度減少煙氣中的顆粒物來達到減少二惡英的目的。二惡英在約300℃以下是固體,準確地說,是呈細微的固體顆粒物狀態或附著在其它顆粒物上。因此,減少顆粒物幾乎可等比例地減少煙氣中的二惡英。
因而,德國的垃圾焚燒廠均競相大幅度減少煙氣中顆粒物的含量,其部分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二惡英的含量。其中德國紐倫堡垃圾焚燒廠每立方米煙氣中的顆粒物含量平均還不到0.7毫克/立方米;而維爾茨堡新的焚燒技術甚至可以達到0.01毫克/立方米,與歐盟/德國標準規定的上限居然相差1000倍!
第四道工序,讓煙氣通過由氫氧化鈣、活性炭和黏土作為吸附劑的反應器,讓二惡英與吸附劑發生反應,進一步減少煙氣中二惡英的含量。用過的吸附劑則投入到垃圾焚燒爐中進行燃燒處理。
如果這四道處理工序做得好,就可將二惡英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本世紀初歐盟頒布的標準和中國剛頒布的標準都規定每立方米煙氣中二惡英的含量不得超過0.1納克,而德國紐倫堡垃圾焚燒廠每立方米煙氣中二惡英的含量卻僅為0.003納克,維爾茨堡更甚,僅為0.0012納克,只有標準上限的約1/80。
不必過分炒作二惡英 工序處理可解“套”
因而,在筆者看來,對二惡英的問題,我們大可不必過分擔憂,讓二惡英成為反對垃圾焚燒項目落地的理由和阻礙,應用正確且行之有效的二惡英處理工序是有望解開二惡英困擾這個“套”,德國的成功實際例子就擺在那兒,我們又何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