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廢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學反映性、毒性、易爆性、腐蝕性等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對人類健康或環境危害的廢棄物,它們的任意排放會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其處理與處置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科技界、產業界和環境保護企業界的重視。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垃圾、醫藥廢物、廢樹脂、廢酸和廢堿、染料涂料廢物和含重金屬廢物等腰三角形,有毒有害廢物處理。凡含有氟、汞、砷、鉻、鎘、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為有毒廢渣。他們可通過皮膚、食物、呼吸等渠道侵犯人體,引起中毒。
由于我國經濟正經歷著超常規的發展,2001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約為952萬噸。貯存量約為301噸,直接排入環境的工業危險廢物有2.06萬多噸,如不加以無害化處理,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而實際現狀是,我國的危險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有相當數量的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急需處理的廢渣包括砷、鋅、鉛、鎘等腰三角形重金屬廢物。廢汽車、廢機電和廢家電、醫療廢物的處理也還未引起足夠重視。由于長期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和配套的處置技術,如前所述,相當部分廢物未經處理處于堆存或直接排入環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技術方面,我國已經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處理處置手段,如物理化學法、固化法及高溫焚燒等,其中,穩定化/固化在區域性集中管理系統中占重要的地位,因為經其它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的廢物,都要全部或部分地經過穩定化/固化處理后,才能進行終的處置或綜合利用。目前已經應用和正在開發的穩定化/固化技術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溶融固化、熱塑性固化、自膠結固化、化學藥劑穩定化等,其中水泥固化工藝簡單、成本低,是常用的危險廢物穩定劑。但由于應用規模較小和資金不足等方面和原因,在成套設備制造質量和生產能力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危險廢物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
政策規范還需對癥下藥
為防止危險廢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國家出臺了嚴格的危險廢物管理規定,各地的危險廢物管理正逐步走向規范化。但是,基層環境監察人員在對企業現場檢查時,不斷發現有部分企業還存在危廢管理不規范的現象。為了準確鎖定企業危險廢物的蹤跡,不斷提高規范管理水平,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力“把脈”治療:
首先,應從6個環節深挖細查,找出危險廢物蹤跡。一是從檔案資料中查找,對企業的環評資料進行認真翻查,看有無危險廢物的描述。如果有,要查清企業共管理多少種危險廢物,看有無漏管現象。二是從倉儲環節查找,對企業的倉庫及物料存放間進行實地查看,看有無盛裝化學原料的塑料袋、原料桶等,仔細查看原料的名稱、物理和化學屬性等,從中發現危險廢物是否可能產生。三是從生產環節查找,到企業生產車間的每個工序、角落進行細致檢查,看有無活性炭、礦物油等使用和擺放。四是從廢料堆放環節查找,到企業的廢料堆放處查看,看有無廢舊電池、含汞廢舊燈管、沾染危廢的袋子包裝物等。五是從污染處理設施環節查找,到企業現場檢查污染處理設施,看有無廢活性炭產生,看產生的污泥、廢棄物有無危廢化驗單。六是從企業的化驗室、實驗室查找,看有無廢酸液、廢堿液等化驗后的廢棄物產生。
其次,要對癥下藥,規范化整改。一是重新辦理環評手續或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2000年之前的老污染源大多辦理的是一控雙達標手續,企業雖然產生危險廢物,但是資料中沒有將危險廢物納入管理。有的老企業對生產工藝進行更新改造后才產生危險廢物。因此,發現此類情況時,可以責令企業重新辦理環評手續或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二是實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動態化管理。按照《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要求,組織轄區所有企業及時進行申報登記,切實建立起危險廢物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進一企一檔危險廢物規范化動態檔案管理。三是經常性開展危險廢物排查活動,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明查和暗訪等形式,對轄區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危險廢物漏管現象后立即納入管理。四是責令進行規范化管理。發現企業新增危險廢物或漏管危險廢物的情況時,及時對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跟蹤督辦,確保危險廢物合法利用或規范處置,杜絕非法流失。
科技先行再生資源利用新技術
曾經,陜西省陜北地區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產生的含油污泥,始終是一個環保難題。國內外曾應用過焦化法、焚燒法、生物處理法、固液分離法等多種處理技術,但都無法實現在零污染前提下的完全資源化利用。如何尋找到一種既保障陜北能源化工經濟結構優勢,又能兼顧含油污泥安全處置及利用要求的發展模式,始終是探索工作的重點。
目前,作為陜西省環保廳科研重點推廣項目之一,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聯合西北大學等多家單位研發的一項資源化利用含油污泥制作工業浮選劑技術通過評審。該技術可替代傳統以柴油作為原料生產的“YC”浮選藥劑,主要用于鉬、黃金、鉛鋅等疏水性礦產的精度浮選過程。經大量對比試驗及工業化應用數據證實,該產品對鉬礦的浮選回收率達到82.7%,優于傳統“YC”浮選藥劑的81.47%。該項技術在減少石油開采企業處置含油污泥經濟支出的同時,降低了礦業浮選成本,推廣后每年可新增工業產值16億元。更為重要的是,該項技術是資源化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的成功嘗試,改變了治理危險廢物的傳統思維模式,也為根治陜北地區含油污泥污染找到了一條廣闊的出路,對于相關產業堅持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危險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不能任意丟棄的“生態炸彈”。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的過程,亦可以看作是發展循環經濟核心的縮影。同時,只有圍繞循環經濟核心不斷改進管理方式,推進科技創新,強化產業培育,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