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廠12個小時,餐廚垃圾變身有機肥料;全程密閉加工,除臭、排污系統同步作業;日均處理100噸,可消化全市餐廚垃圾的1/7……8月10日,南京市首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正式投運,將為青奧會期間多個機構生產的餐廚垃圾進行收集處理。 【餐廚垃圾處理廠“伺候”青奧會】
南京有青奧會,廣州有“寶礦”。廣州市多個區政府和街道都在著手興建餐廚垃圾處理試驗基地和添置社區餐廚垃圾處理機,讓餐廚垃圾就地變“寶”,實現資源化處理。多個區、街道和部分酒店推廣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發現“寶”后爭相建基地,餐廚垃圾不出小區門口便被“就地解決”,只是處理技術水平參差還尚待解決。 【廣州各區“掘金”餐廚垃圾】
提到餐廚垃圾,就得說說垃圾分類。垃圾分類試點14年過去,8個試點城市還只是“分類城市”,不見什么成效。古人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以浙江桐廬為典型的部分中國農村地區,已經開始探索“中國式”垃圾分類——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兩類,雇傭農村保潔員或探索承包制,推廣垃圾分類,無疑給我國垃圾分類的推廣帶來一道曙光。 【桐廬探索“中國式”垃圾分類】
“農村病”的治療初顯成效,“城市病”的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項目,對于生活垃圾轉運的處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的“頑疾”。為減輕生活垃圾給市民帶來的困擾,近日山東省濱州市固體廢棄物轉運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日處理垃圾可達600噸。 【山東高招治療“城市病”】
“正確處理‘生態環境和生產力’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 【論述“生態環境和生產力”】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民眾分類意識的提升,垃圾圍城問題將迎刃而解,美麗中國,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