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只能靠風刮,污水只能等蒸發”,這是過去人們對一些農村地區環境狀況形象而真實的描述,而現在情況已經開始悄然改變。目前,隨著財政部和環保部進一步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我國農村環境投資將進一步提高。數百億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下,設備運營管理恐成地方新“包袱”,建立長效機制也成為題中之義。【環保設備運營恐成農村新包袱】
試問中國污水防線哪里脆弱?污水處理廠成專業排污大戶。目前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而根據IPE統計,6年間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型水務企業并不能獨善其身,不少已成為違規專業戶,嚴重程度不遜于其他普通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超標多的污染源】
自去年從浙江打響“五水共治”攻堅戰后,治水的成果也慢慢在浙江這片土地上顯現,蘭江亦然。8月9日,浙江蘭溪舉行了“保護母親河、暢游家鄉水”活動,并將蘭江作為主場地,旨在讓全民共享治水成效。【浙江千余名干部橫渡蘭江】
土壤修復在我國是一個亟待開啟的新興環保細分市場。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在8月5日召開的土壤修復企業座談會上表示,環境保護部正抓緊組織起草土壤環境保護法,這無疑是國內土壤修復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的積極信號。隨著土壤保護的立法進程加快,土壤修復概念股也將迎來巨大市場。【多公司分食萬億“金礦”】
掃一掃,更多環保資訊炙手可得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