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渠道 業界呼吁加大政策支持
7月28日,四川科技廳發布消息,國家科技合作專項項目“秸稈沼氣發酵關鍵技術及設備合作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秸稈綜合利用效率有望提高。
據悉,“秸稈沼氣發酵關鍵技術及設備合作研究”,是科技部支持的由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和德國BEB柏林生物質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項目。該項目主要針對目前國內秸稈沼氣工程存在的問題,結合德國先進的發酵工藝和秸稈發酵原料預處理技術,研發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秸稈沼氣發酵工藝,引進一套秸稈預處理設備;集成合作研發的工藝等成果,解決秸稈發酵過程中進出料難,產氣率低等問題。
消息稱,目前已經在秸稈沼氣發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引進了一套原料切割和輸送的預處理設備,研發了一套秸稈沼氣發酵工藝,在云南建設了一個秸稈沼氣示范工程,提升了中國秸稈厭氧發酵技術水平。相關成果申請發明4項,授權2項,申請實用新型1項,授權1項。
一位環保行業研究員指出,該項技術的成功研發,有助于提高秸稈利用效率,提高公司在秸稈綜合利用業務領域的產收比。隨著環保要求日益趨嚴,秸稈禁燃和綜合利用成為國家環保工作的內容之一。2013年,國家發改委就已經發布《關于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對秸稈收集和綜合利用的扶持力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
目前涉及秸稈綜合利用的上市企業主要包括凱迪電力、桑德環境、龍力生物、迪森股份等。
秸稈綜合利用找到新渠道 “秸稈煤”實現節能減排
在山東諸城市宏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種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這種燃料粗度在6~8公分,形狀和椅子腿相似,質地較硬,是利用玉米、小麥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壓制而成的,有人稱它為“秸稈煤”。
據了解,諸城市已由宏大新能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在枳溝、舜王、辛興等鎮街建成了4處秸稈加工基地,現有生產場地40畝,每小時可消化農作物秸稈8噸,年生產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2萬多噸,主要為三工橡膠等3家企業提供工業鍋爐用燃料。與煤相比,秸稈固化燃料升溫更快,每噸熱值達3800~4200大卡,噸汽生產成本可降低30~40元,而且降低了廢氣排放,減少了環境污染。同時,收購農作物秸稈,畝可增加農民收入60多元,受到農民群眾歡迎。目前,宏大新能源公司已收購玉米秸、麥秸、煙秸、花生殼等農作物秸稈4萬多噸,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2.2萬噸,替代鍋爐用煤1.6萬噸。
據諸城市農業局分管生態能源的負責人王樹松介紹,諸城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53.9萬畝,其中糧食、花生、大豆、黃煙、棉花等各類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110萬噸,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稈量約為45萬噸,折合約22萬噸標準煤。用農作物秸稈加工而成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其燃燒方式、物理形態與煤相近,所含熱量與中質煙煤相當,燃燒充分,二氧化碳零排放,燃燒尾氣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都大大低于煤。目前,諸城市已將生物質能源開發作為實施386環保行動的重要舉措,下步要加大開發利用力度,使生物質成型燃料這把火越燒越旺,使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實現節能減排。
秸稈回收產業化遇瓶頸 業界呼吁加大政策支持
“其實秸稈是個寶,回收利用好了,用作綠色能源,完全可以避免霧霾天氣的發生。”從事秸稈能源加工的湖北楚天生物質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政權說。但湖北省眾多秸稈產業化企業目前卻面臨著生產難、推廣難的瓶頸,大面積虧損。因此業界呼吁政府盡快出臺財政補貼政策,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的步伐。
在湖北楚天生物質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呂政權展示了一塊塊用秸稈粉碎、烘干、固化成型的燃料,拿在手里十分輕巧。據其介紹,這種新能源替代材料,比燃天然氣節約30%,可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二氧化硫微量排放。此外,該公司還利用秸稈和林業三剩物等生物質,研發了生物質氣化制氣技術、生物質碳化制氣技術、以及大中型沼氣應用及發電技術,為農戶和企業輸送燃氣和燃料。
“這是一個大有前途綠色行業,現在卻面臨著‘吃不飽’‘養不活’的困境。”呂政權苦笑著說到。由于煤炭價格走低,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成本略高于煤炭,加之其作為新型能源,社會認知度低、推廣困難,所以該公司年產可達10萬噸以上,但每年只銷售4萬噸左右,其中半數還銷往了外省。
另一方面,許多企業收購秸稈的運費和人工費較昂貴,此前企業每消耗1噸秸稈,可獲得國家補助資金140元,這樣才略有小利。“但2011年后,這個補助就很難申領到了,省內也沒有相應的鼓勵措施,公司每年賠錢,實在是難以為繼。”呂政權告訴記者。
一直倡導秸稈能源化產業化利用的原湖北省林業廳張吳先金,就這個問題呼吁:政府應該盡快出臺財政補貼政策,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步伐。
吳先金建議,首先要借鑒外省經驗,省政府成立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好主管部門,然后制定規劃,拿出方案,強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
他還表示,政府應該加大扶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力度,在財政稅收、產品的推廣使用、交通運輸、秸稈收購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和資金補助,使這一新生行業迅速發展起來。
此外,地方政府要以產業化思路破解秸稈出路,將其納入政府考核之中,加大秸稈禁燒考核與獎勵力度,同時建立完善的區域秸稈收購網絡體系,發展秸稈草編等產品,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