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建筑垃圾 城市需要來顆“健胃消食片”
如果按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目前洛陽城市區(qū)大規(guī)模建設再有三至五年就塵埃落定了,等到4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建成后,建筑垃圾問題應該能得到很好解決。但關鍵是,這樣的“消化”建筑垃圾的做法,還僅僅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已。
實際上不光是洛陽面臨建筑垃圾隨處亂倒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小城鎮(zhèn)建設的推進,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各地都比較頭疼的事情。個別地方隨意傾倒填埋建筑垃圾行為,不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huán)境,而且會對地表水造成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建筑垃圾的“消化”不僅僅是一個目前急需專業(yè)處理場所的問題,其到底如何處理才能實現(xiàn)科學無害化“消化”,顯然是建設幾個消納場和規(guī)范一下運輸秩序無法解決的,而這些行為只能是頭疼治頭的被動治理,而絕非“消化”建筑垃圾的“藥”。
事實上,在建筑垃圾處理方面,“藥”并非沒有,那就是二次利用。比如對建筑垃圾進行二次加工,然后再作為原料循環(huán)利用。很顯然,這樣的“消化”才是科學,綠色的。但關鍵是,理想的“消化”手段卻并沒有得到根本普及,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遠比運送到消納場所和隨意傾倒成本要高得多。
因而,“消化”建筑垃圾雖然有“藥”,但關鍵還需現(xiàn)實中可行的“藥引子”才能發(fā)揮效用。個“藥引子”就是出臺建筑垃圾科學利用法規(guī),要對非法處理建筑垃圾如非法營運、非法傾倒等進行從嚴究責。同時,從節(jié)能環(huán)保角度,大力推廣建筑垃圾二次利用后質量過關的建筑材料,從源頭上為科學“消化”建筑垃圾奠定基礎。第二個“藥引子”就是對科學的“消化”建筑垃圾行為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調節(jié),首先是對生產制造建筑垃圾的對象,按照法律法規(guī)許可范圍征收建筑垃圾處理費,該費用一律充做科學處置建筑垃圾基金,其次是由財政出面對科學“消化”建筑垃圾并達到綠色環(huán)保二次利用的生產經營對象進行扶持,并將處理基金直接用于科學“消化”“藥”成本支出,這樣從正反兩方面,為科學、綠色妥善“消化”建筑垃圾實現(xiàn)二次綜合利用的行為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這樣自然效果可期,而保障建筑垃圾科學綠色“消化”的“藥”也必然能發(fā)揮出積極作用。
突破建筑垃圾圍城,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管住建筑垃圾亂拉亂倒;另一個方面則是,找辦法“消化”掉建筑垃圾。兩個方面的工作應該是并行不悖的。但是,相比來看,第二個方面更為重要些。如果沒有很好的方法“消化”建筑垃圾,不管如何治理亂拉亂倒,建筑垃圾的存量并沒有減少,仍然難以破解建筑垃圾圍城。
為關鍵的是,如何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呢?要在場地、政策、資源、財政等方面早作準備。因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這樣的產業(yè),需要政府扶植,才能確保發(fā)展。
并且,根據(jù)目前的技術,建筑垃圾是可以現(xiàn)場處理、當場“消化”掉的。例如在昆明,據(jù)2012年的調查,當?shù)鼐陀?4家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企業(yè)。設備開到拆遷現(xiàn)場,當場作業(yè),噪音不大,也有防塵措施,就可做成一塊塊完好的建筑用磚。這樣的移動處理方式比定點處理建筑垃圾,好得多。畢竟,司機將建筑垃圾運送到資源化處理基地,是需要成本的。
建筑垃圾再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當今和以后建筑垃圾處理的大趨勢,無論是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民生方面都是一項成功的新興的朝陽產業(yè),在我國發(fā)達城市已經著手建筑垃圾再利用處理的今天,唯有從政策上大力度支持建筑垃圾再利用工程,規(guī)范運輸、提倡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入手,才是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