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前景看好 新能源設備迎來戰略“革命”
國家主席: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6月1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提出幾點要求,包括建立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市場化則意味著必須優先發展具備成本優勢可再生能源,陸上風電開發是重要任務,行業景氣將長期保持向上,此外,分布式光伏、潮間帶和近海風電場,在綜合開發成本和電網接入成本之后,具有比較優勢,也將迎來政策的重點支持和大力發展。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表示,此前曾一度使用“革新”一詞描述能源戰略的調整,此番使用“革命”一詞,意味著中國能源戰略將出現根本性的重大變化。“在當前形勢下,要確保中國能源安全,必須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不能只是小打小鬧。”周大地說。
新地緣政治背景下,能源安全再受關注。從近期高層數次召集的能源戰略會議和頒布的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出,清潔能源使用、減少能源總量消耗和碳排放;能源回歸商品屬性,推動能源體制改革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能源革命的方向。
由此,煤炭清潔使用、核電、新能源以及油氣進口產業鏈都將迎來發展機遇,特別是東部沿海核電由此前“適時啟動”的政策口徑已變為“抓緊啟動”。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經濟司副司長范必介紹,落實能源革命戰略,主要有兩大方面內容,一是能源代替,二是能源體制革命。中國能源面臨的諸多問題,如能源結構不合理、煤電矛盾加劇等,主要是因為現有能源體制脫胎于傳統計劃經濟。從雙軌制走向充分競爭,這是能源革命的應有之義。“能源消費和體制革命,需要挖掘能源的商品屬性,市場主體充分競爭,在這一背景下,不應該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而是讓市場自行調節。”他說。
為配合能源革命戰略,國家能源局昨日明確了近期要突出抓好的重點工作,包括制定并實施《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組織實施《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抓好增供外來電力、保障天然氣供應、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提前供應國五油品等5個方面127個重大項目的落地;通過高層互訪和重大項目落地,推進與俄羅斯、中亞等國的重點能源合作。
中國能源領域的反腐風暴
6月16日,審計署公布報告顯示,根據2013年4月至7月對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西電東送21個輸變電項目進行審計的結果,發現存在違規招投標、向關聯企業輸送利益、工程多計投資、套取建設資金私設巨額“小金庫”等問題,涉資66.83億元。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負責人表示,審計的目的是促進工程順利實施和保障送電安全、為國家科學規劃重大電力項目和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加大能源建設領域反腐敗查處力度,進一步制約和規范權力運行,促進電力工程建設領域深化改革。”
在此前的5月,國家能源局已有4位司局級干部因為腐敗落馬,他們分別是: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許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核電司司長郝衛平。再加上此前中央巡視組2月對三峽集團腐敗的一份嚴厲報告,能源領域的反腐力度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