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踏上“快車道” 建筑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我國目前建筑業隨著城鎮一體化,拉動內需等政策的鼓勵下發展十分迅速,建筑建設規模、密度、速度都在不斷刷新新的記錄,與此同時,城市建筑垃圾的數量也隨之日趨龐大,據不完全統計,其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而這其中絕大部分是未經任何處理則直接運至城郊和鄉村,或填埋或露天堆放,更有不法運輸企業與個人將建筑垃圾直接傾倒至良田、道路、小區周邊,嚴重影響了百姓的正常出行與身心健康。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會造成粉塵、空氣、地下水污染,填埋的方式會降低土地質量,破壞生態與微生物的食物鏈,長此以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顯的尤為緊迫。
加大建筑垃圾處理力度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6月11日在第五屆中國固廢處理峰會上表示,國內建筑垃圾數量約是生活垃圾產量的5-10倍,未來應在存放、運輸、資源化等緩解加強處置與利用。
徐海云指出,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建筑垃圾的計量統計體系,其資源化率范圍界定模糊。他認為,若把棄土包括在內,垃圾資源化率高約50%。
根據陳家瓏發表的《2014,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與建議》,2006年-2008年,對1個直轄市和11個地級市進行書面調研,年均拆遷建筑面積5983萬平方米,年產建筑垃圾7951萬噸。以此推算,全國同期拆遷建筑面積約6億平方米計算,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7.8億噸,建筑垃圾產生量估算為15.5億噸。
徐海云表示,針對建筑垃圾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建議未來實行存放過程密閉化,運輸專業化模式,并構建建筑垃圾統計體系,對建筑垃圾實行收費,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了解到,由于政策體系尚需完善,目前國內環保上市公司中鮮有涉及建筑垃圾處理,僅東江環保擁有少量相關業務。
如何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時期,許多城市因“規劃混亂”或“計劃趕不上城市發展速度”而出現了大量“短命建筑”。由此,建筑垃圾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實現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和循環利用,對于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至關重要。建筑垃圾中的廢棄混凝土塊、廢磚石、砂漿、渣土等建筑垃圾經過移動破碎站破碎,篩選后可作為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這些原料再通過種建材設備,制成各種標準的全新的混凝土磚塊、再生磚等建筑來源。
市場上處理建筑垃圾的設備有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和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履帶式移動破碎站,輪胎式移動破碎站)據科學測試,再生混凝土骨料可以直接取代普通石料用在建筑結構中,建筑垃圾處理設備不僅可以讓建筑過程更加環保,而且提高了建筑物料的自給自足能力。
建筑垃圾實現資源化處理循環利用對今后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有著深遠意義,我國對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盡管起步較晚,但也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建筑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對我國城市建筑垃圾處理提出了明確要求,極大地促進了建筑垃圾綜合處理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