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 我國固廢處理能力急需提升
2013年全國城市垃圾清運量、無害化處理量以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均較上年同比呈現微增。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上周四在清華環境與發展論壇上指出,2013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73億噸,無害化處理能力為49.3萬噸/日,無害化處理量為1.54億噸,無害化處理率為89.0%。2013年全國未實行無害化垃圾處理的數量約2000萬噸。
2013年垃圾清運情況、無害化處理數量、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同比上年均有所提高。根據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7億噸,無害化垃圾處理量1.45億噸。2013年垃圾清運量同比增長1.8%;無害化處理數量同比增6.2%。
與此同時,201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27701.9萬噸,綜合利用量(利用往年貯存量)205916.3萬噸,綜合利用率為62.3%。而2012年,該項數值為60.9%。盡管如此,僅2013年,全國仍有約2000萬噸垃圾未做無害化處理。侯立安指出,垃圾處理不當將造成水污染等連鎖反應,未來必須加大處理力度。
無害化處理是中國垃圾處理的主要模式,其內容包括填埋、焚燒、堆肥。目前,國內垃圾處理主要以填埋為主,但垃圾焚燒成為政府力推的主要方向。
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董事長徐文龍此前公開表示,到2015年底,全國垃圾焚燒總能力將達到20萬噸/日左右,與《“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的“到2015底全國垃圾焚燒總規模達到30.72萬噸/日”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截至2012年底,全國垃圾焚燒總能力約為13.21萬噸/日,預計2013-2015年,焚燒總能力將增加7萬噸/日。
徐文龍預計,2013-2015年,每年新簽約的垃圾焚燒項目將在20萬噸/日左右,預計到2015年底,全國將有15萬噸/日的焚燒項目仍處于在建狀態。
高層重視環保 固廢處理概念將迎政策利好
固廢的隱性污染正逐漸受到重視,行業治理投資隨之啟動,相關政策有望在近期發布。有機構測算,“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固廢領域的投資高達7000億元,“十二五”復合增速高達39%,明顯高于13%/14%的同期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投資增速。而從政策推動和技術發展角度來看,市政固廢中的垃圾焚燒、工業固廢中的危廢處理機會更大。
專業機構認為,固廢處理行業將成后起之秀。固體廢棄物處理行業是一個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型行業,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落后于污水處理、煙氣處理行業的發展。在我國相關政策逐步推出的宏觀背景下,分析認為固廢處理行業將是我國環保產業中具發展前景的領域,成為環保各個子領域發展的后起之秀。
歐美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既開始固體廢棄物處理行業方面的制度建設,從而帶來固廢處理行業的蓬勃發展,如今固廢處理行業已成為其環保產業的核心業務。與環保巨頭相比,我國的環保企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成長空間值得憧憬。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批企業能夠把握機會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結合海外環保企業的發展經驗,從經營定位、拓展潛力、創新能力三方面因素來綜合考量固廢處理行業上市公司的成長潛力。
固廢處理相關政策出臺漸近 關注公司
固廢處理相關政策近期有望出臺,國家將從較高層面推動行業發展。上月底,發改委等七部委曾聯合發文,加快我國城市及產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業內認為,從中央穩增長細化措施將未來兩三個月密集出臺背景看,環保作為穩增長、保民生重要投入領域,政策出臺預期較強。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工業固廢超過30億噸,城市垃圾超過1.7億噸。由于固廢處理不當,環保部數據顯示,全國16.1%的土壤污染物超標,隨著城市化加速,固廢污染問題亟待解決。據相關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處理領域投資近7000億元,復合增速約40%,高于同期水、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A股公司中,桑德環境正加速拓展固廢處理業務,已完成生活垃圾、醫療電子等危險廢物等多個子領域布局;盛運股份以垃圾處理設備和專業運營作為核心競爭力,公司BOT模式面臨的資金成本問題將隨創業板再融資放開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