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美麗山東
從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到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TO模式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再到污水直排環境“隨手拍”等工作方法創新,敢于個“吃螃蟹”的山東環保人,在環保轉型上不懈探索。
轉,天地寬 等,沒前景
張波表示:“從2002年開始,我們就組織編制和發布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把污染重、排水量大的造紙業當作山東省實施地方環境標準的突破口。”
行業排放標準不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默許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占用更多的環境容量資源,實質上就是保護落后生產力。為此,2003年,省環保廳決定,把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掛鉤,以實際的環境質量要求“倒逼”排放標準,制定了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實施標準和辦法,逐步取消行業特權。
2003年3月,山東省在全國發布了個地方行業標準《山東省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分3個階段實施。
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標準,不僅沒有壓垮山東造紙企業,反而造就了一個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的造紙行業,治污水平成為了造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自2006年開始,山東省還先后組織編制和發布實施了《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4項地方流域性排放標準。
從山東省環保廳獲悉,2010年1月1日起,山東省后一個流域——半島流域也將開始執行新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即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COD、氨氮分別執行60mg/l、10mg/l和100mg/l、15mg/l的排放標準。至此,我省在全國實行嚴格的水污染物統一排放標準,高污染行業排放特權將徹底成為歷史。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自2003年開始,山東省在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2.9%的背景下,化學需氧量濃度年均下降18.0%,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
2012年,山東省控重點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4.8mg/L和1.2mg/L,比2011年分別下降6.9%和20.2%。
2013年,小清河流域水質已連續兩個月改善,9月份,小清河流域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濃比去年同期分別改善15.4%和37.5%。
在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年度考核中,山東省已連續取得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六連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四連冠佳績。
全省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指標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別占污染負荷的37.6%、31.4%和31.0%,年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4.4%、10.8%和10.9%。17個設區城市酸雨樣品檢出率為0.3%,全省城市降水質量保持平穩趨勢。
據悉,山東省即將發布《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計劃用8年時間分4個時段,逐步實現由行業標準向區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過渡,到2020年,全省空氣質量將比2010年改善50%左右。同時,山東省還制(修)訂火電、鋼鐵、建材、鍋爐、工業爐窯5項行業大氣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已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張波說:“用環保倒逼污染行業調整結構,要重視用好必要性、預見性、引導性、強制性有機結合的工作策略。”
創新監測體制 改革勢在必行
遵循有利于科學劃分管理職責、提高監測公信力、提高監測數據質量、降低監測行政成本、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原則進行改革,摸著石頭過河,需要的不僅是膽量和勇氣,更需要智慧和擔當。
近年來,山東省逐步建立起以“四個辦法”和“三級五大網”為基礎,省市縣分級監測、人工與自動互為補充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
環境監測能力不斷提升的山東,連續3年在全國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考核中名列。
敢于個“吃螃蟹”的山東環保人,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清醒地看到,現行監測體制已不適應環保發展——環境監測管理職責劃分不夠合理,考核各級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基本上由各級環保部門自行監測上報,容易受到同級政府的行政干預;監測技術水平亟待提高,隨著監測指標和點位的不斷增加,監測任務越來越重,監測成本不斷上升;省級既抓宏觀環境質量,又抓微觀污染源監管,既處罰排污單位違規行為,又追究地方連帶責任,監管效能有所下降。
雖有風險,但山東環保人下定決心,摸著石頭過河,在全國改革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
張波分析“改革遵循了‘五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科學劃分環保部門管理職責,有利于提高環境監測公信力,有利于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有利于降低環境監測行政成本,有利于促進環境服務業的發展。”
據了解,山東省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行環境質量“上收一級”管理、污染源“下放一級”管理,二是實行空氣站TO模式社會化運營管理機制。
按照省級以宏觀監管為主、市縣以微觀監管為主、誰考核誰出數的思路,山東省對監測體制作出調整。
創新工作方法 隨手拍
山東省環保廳積極探索新時期群眾工作方法,初步建立了工作微博體系、公益環保聯合會、環保輿情信訪執法聯動工作機制。
山東省還探索建立了公益環保聯合會,努力將之建成政府聯系社會各界環保力量的橋梁和紐帶、公益環保組織之家、培訓環保知識和技能的課堂、民間環保發揮更大作用的平臺。
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山東省開展了城市(含縣城)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隨手拍”活動。
山東省環保廳副巡視員董秀娟表示,“開展‘隨手拍’活動,是發揮公眾監督作用、構建全社會環保大格局的開拓創新,是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的重要探索。”
據董秀娟介紹,通過現場核查并采樣監測,省環保廳每月通報一次“隨手拍”情況,并掛牌督辦;對問題嚴重的縣(市、區),啟動涉水新建項目區域限批。
據了解,開展“隨手拍”活動后,山東省環保廳共收到疑似污水直排口圖片及相關材料73組,涉及14個設區市。
對新發現的6處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山東省環保廳給予掛牌督辦,并對責任地區涉水新建項目實施從嚴審批。
從2013年7月開始,山東省環保廳于每月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設立“環境監測開放日”,每次邀請50名社會各界群眾走進環境監測現場。
張波表示,“當前,山東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承載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銳,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加快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