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產量過剩
入冬以來,霧霾肆虐引發各界對重點污染行業整治的呼聲漸高。隨著河北等鋼鐵大省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強,各地焦炭價格應聲而落,與年中相比,價格普遍直落300元/噸。
近年來盡管國內煤炭市場長期低迷,包括焦煤在內的整體價格偏低,但焦炭行業并沒有從中受益,反而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也有遞增之勢,整體開車率被逼壓縮至七成以內。筆者對焦炭行業的內外相關背景加以梳理分析,發現其前景依然暗淡,市場復蘇之路曲折而漫長。
焦炭期價下跌現貨平穩
焦炭在8月下旬到達1780元/噸高位后,期價呈現振蕩下行走勢。截止到目前,焦炭主力1405合約期價的高點逐漸走低,分別為1780元/噸、1716元/噸、1646元/噸。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可以界定焦炭處于下行通道中,在上周五的大幅下挫后,期價仍有下跌空間,目標位看至1500元/噸。
焦炭現貨維穩,唐山地區準一級冶金焦到廠價1470-1490元/噸;二級到廠價1420-1450元/噸;太原一級冶金焦車板價1350-1370元/噸,二級冶金焦出廠價1120元/噸;天津港焦炭交割標準品報價1570元/噸。
供應增速明顯緩解工業化過剩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我國焦炭產量為43595萬噸,同比增長8.1%;而2012年1—11月我國焦炭產量為40700萬噸,同比增長4.90%,顯示出今年我國焦炭產量明顯高于去年。雖然同期我國的粗鋼與鋼材產量增速也高于前一年,但焦炭的龐大產能始終是懸在焦炭期價頭上的一把利劍。根據測算,2012年我國焦炭產能達到6億噸以上,而當年的產量約為4.4億噸,存在較大的潛在產能未被利用。另外,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相關統計,2013年以來,有20套、處理能力達2915t/h的干熄焦裝置投入生產。而且隨著一批企業的聯合重組或產能置換,約有37座、產能約2340萬噸的新焦爐建成投產,進一步加大了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壓力。
抑制產能過剩成利空
“動力煤因進入消費旺季,發電和供暖高峰期到了,因此其價格受到支撐。而其他兩個煤炭產業鏈品種則難逃市場做空。”一位期貨公司分析師表示。對于市場做空理由,這位分析師認為,主要是受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影響。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在產業政策方面,有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被重點考慮。事實上,政府已經開始行動。就在近期,國務院公布《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通知,特別指出,“對于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項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指導意見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產能。”
“產能過剩只是一方面,這些產業所帶來的污染也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現在霧霾日益猖獗,政府必將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上述分析人士說。
粗鋼產量穩定環保影響利空
近期,我國日均粗鋼產量一直穩定在210萬噸左右。由于鋼廠固定資產投資大、高爐開關成本大,粗鋼產能利用基本維系在一個較固定的比例,對一定范圍內的價格波動缺乏彈性,對焦炭的需求也相對平穩。
但需要注意的是,鋼鐵產業鏈的環保標準和淘汰落后產能對焦炭需求的利空影響。國家環保政策整治對環境污染有重大影響的落后產能,對環保不達標的小型鋼鐵企業形成重大打擊,對大型鋼企的打擊力度較小。新聞信息顯示,環保部門表示對華北地區進行環保專項檢查,各地政府也密集出臺相關細則。而河北高層要求拒絕一切理由淘汰鋼鐵產能,唐山、邯鄲、石家莊分別承擔削減4000萬噸、1204萬噸和482萬噸產能的任務,其余零頭分給了多個市縣。以后環保要求會愈來愈嚴,這將對鋼材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長期來看會逐漸影響到對焦炭的需求。
專家指出,焦化行業產能過剩已成為“難以邁過去的坎”,長遠看來,產能過剩也將成為常態,但“以銷定產,按合同組織生產,按市場需求控制生產總量,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拓寬市場空間,這是每個企業以后必須要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