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5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出席發布會,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人工智能合作論壇、有關領域工作進展等情況,并就宏觀經濟形勢、穩外資、“兩重”建設、“兩新”政策、“人工智能+”、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清理市場準入壁壘、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等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社中經社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能否介紹一下有關工作安排?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整治“內卷式”競爭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一件事。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已作出明確部署。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有一些行業出現結構性問題,有的盲目跟風投資,有的跟不上技術更新迭代節奏。一些企業陷入“內卷式”競爭,有的以低價、超低價、甚至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這些都突破了市場競爭的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針對問題癥結,因業施策、對癥下藥,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增加高端產能、優質供給,不斷開拓多元化市場,增強發展韌性。
二是加強地方約束,加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今年1月,我們印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要求各地區不得突破國家規定的紅線底線違規實施財政、稅費、價格、土地、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并針對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屢禁不止、花樣翻新等情況,集中力量開展攻堅整治。
三是優化產業布局,遏制落后產能無序擴張。發揮質量、標準支撐作用,以市場化方式促進兼并重組,加快淘汰煉油、鋼鐵等行業低效落后產能;科學論證煤化工、氧化鋁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防止盲目新建;加強行業自律,引導
新能源汽車、光伏企業注重技術研發。
四是強化市場監管,凈化市場競爭生態。重拳整治劣質低價等市場亂象,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和價格違法行為,堅決打擊侵權假冒、制假售假行為,加大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共同維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活力和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期印發了《關于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 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通知》,請問行動的重點是什么?有哪些具體工作考慮?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啟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目的是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市場準入的各種不合理規定和做法,讓“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本次行動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清理不合理規定。對以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等設立,違反市場準入制度要求的規定進行全面排查清理。二是清理各種不合理做法。對各級政府違規設置市場準入壁壘的各類做法情形進行逐案核查整改。為推動清理整治行動取得實效,我們做了四方面工作安排。
第一方面工作,明確重點整治情形。將實踐中常見的準入壁壘問題概括成十五種情形并向社會公布。比如,準入事項國家層面已經放開但地方仍在審批;又比如,違規擴大審批范圍、變更或增設審批條件;再比如,對外地企業設置準入限制等。
第二方面工作,建立四級政府聯動工作機制和新聞媒體監督機制。本次行動由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推進;邀請新華社全程參與宣傳報道和輿論監督,建立線索共享、案例同查、典型共報、經驗同推工作機制。
第三方面工作,全面暢通問題線索反映渠道。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建立市場準入壁壘問題線索征集專欄,相關網址、舉報郵箱以及各省級發展改革委的聯系方式均已向社會公開,任何企業和個人均可直接反映有關情況。
第四方面工作,壓實地方責任,抓好整改落實。按照“誰制定、誰負責”的原則,推動有關方面開展文件規定清理工作。對違規增設準入事項或條件、違規擴大準入范圍等情況,一律予以糾正;對既無上位法依據、又未履行法定程序設立的市場準入規定,一律予以廢止。根據問題線索,推動有關方面限時核實整改,向社會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形成“通報一個案例,規范一個領域”的警示效應。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對本次行動廣泛宣傳報道,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監督、共享線索,真正做到“改革有效,市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