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范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大清河,又名青沙河,位于遼寧省的西南部,發源于大石橋市,河流全長100.7公里,流域總面積1482平方公里,其干流途經蓋州市等重要城鎮。
突出問題
“十二五”末期,受環境設施建設滯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河道自然徑流量少、河道兩岸植被覆蓋率較低等因素影響,大清河生態用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不足,生態環境脆弱。
主要做法
營口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大清河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
一是高位推動,奮力打造“美麗大清河”優美畫卷。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河長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織密治水管水的責任網絡。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加大保護投入力度,先后制定實施《蓋州三條河流總氮削減綜合治理實施方案》《蓋州市河庫垃圾分類清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措施。
二是多措并舉,合力推進“水環境”源頭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溯源,揪“病根”,排查、溯源入河排污口90余個。開展河湖攻堅行動,清“四亂”,巡河1500余次,清理垃圾2萬多立方米。補齊城鎮設施短板,提“水質”,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網30余公里,改擴建污水處理廠3個。強化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通“經脈”,測土施肥技術入戶率達91%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78%以上。統籌整治城鄉黑臭水體,清“頑疾”,實施蓋州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全面開展黑臭水體排查、治理。規范飲用水水源,保“安全”,加強3個飲用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增強社會責任,重“參與”,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全社會監督作用。
三是水陸貫通,努力提升“水資源”優化利用。統籌大清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優化水資源配置。健全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機制,構建再生水循環體系,將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的尾水通過中水回用、城市綠化灌溉等方式加以循環使用,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業節水、加強城鎮節水和發展農業節水。
四是治水梳岸,積極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實施蓋州市大清河河道治理工程,強化水源涵養建設與保護,建設生態緩沖帶1.8公里,恢復濕地1000余畝,推動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土著魚類3種。
治理成效
經過數年治理,大清河實現了“清水暢流、河湖健康、水綠交融、人水和諧”的目標,帶來了三方面的效益:一是水“凈”了起來。國控斷面水質全年穩定達到Ⅲ類,部分月份達到Ⅱ類;2018-2023年,氨氮、總磷濃度均降低87.5個百分點。二是水“動”了起來。水資源保護力度增強,2018-2022年,生態流量由179立方米/秒增至238立方米/秒,提高了近33個百分點。三是水“活”了起來。上游是風景秀麗的石門水庫水源,下游是紅海灘,成為了野生鳥類遷徙和魚蝦嬉戲的樂園,實現了大清河“魚翔淺底,飛鳥成群”的美好畫面。
經驗啟示
大清河流域堅持多元合作、“三水統籌”協同發展。一是營口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將水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二是堅持“三水”統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協同共治,重點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三是創新工作機制,構建河流管護聯防共治大格局。多部門聯動,探索開啟“智慧化治水”新手段。四是堅持全民參與,強化社會監督,構建良性互動的生態環保格局。大清河治理的成功經驗可為環渤海獨流入海河流治理提供有益借鑒。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編輯 | 廉偉
原標題: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⑥ | 遼寧省營口市大清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