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成立以來,中國資環集團的動態就備受關注。業內普遍認為,這家新央企的成立,將匯聚多家重量級央企的循環利用業務,形成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
中國資環集團不負所望,先是宣布將一直活躍在替代燃料業務上的華潤環保以及寶武旗下專業從事
再生資源回收、廢舊金屬回收及相關業務的子公司歐冶鏈金并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
隨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張梅林帶隊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進行工作拜訪。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宇認為雙方都是落實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的“國家隊”,未來可以在暢通資源回收利用鏈條等方面協同發展,開展良好合作。
前不久,發改委發布的《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中提到,支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加快設立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
一系列舉措都明確了中國資環集團的發展方向。
一直活躍在中國資環集團發展、布局前線的華潤環保也并沒有止步,此后重組并購了中國電力旗下新源勁吾。近期,兩家中資環綠色供應鏈公司分別在深圳、天津成立,一家
新能源循環利用企業在深圳成立,并都由華潤控股。
中國資環集團與華潤環保有何用意?計劃怎樣布局?種種動作引發了行業的討論。
01 3家中資環企業成立,充分利用地區優勢
中國固廢網觀察到,2024年11月28日,中資環綠色供應鏈(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30000萬元。實控人為華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此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資環綠色供應鏈(天津)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正式宣告成立,注冊資本為9000萬元。從股權結構來看,由華潤環保發展有限公司持股 67%,天津鏘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33%。華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實控人。
對于行業從業者而言,天津鏘鏘科技有限公司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太熟悉,但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鏘鏘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天津拾起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拾起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循環產業高科技企業,專注于循環產業綜合回收利用及產業平臺服務,包含再生資源倉儲加工配送、城市廢棄物綜合回收、產業互聯網研發、循環產業技術研究、環保文化傳媒等板塊。拾起賣致力推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循環產業相融合,打造從廢棄物產生源頭到資源循環利用者之間的完整供應鏈。
不僅如此,天津鏘鏘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還投資了天津拾起賣循環產業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天津厚信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
可以看出,天津鏘鏘科技有限公司在資源循環與供應鏈方面有一定的積累。華潤環保與其合作,將中資環綠色供應鏈(天津)有限公司落戶在中國資環集團總部——天津,將是全國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極為關鍵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天津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先天優勢”,是我國較早探索循環經濟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城市。近年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筆者注:中國資環集團總部所在地)等逐步成為天津循環經濟的主要承載區,并積極與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在循環經濟、綠色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如今,天津在循環經濟、碳交易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除了兩家中資環綠色供應鏈企業外,中資環新能源循環利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在2024年12月6日成立,注冊資本為3億元,業務范圍涵蓋新興能源技術研發、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資源循環利用服務技術咨詢及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
不難觀察到,成立的這三家公司中,有兩家落戶于深圳,筆者猜測這與深圳新能源發展情況息息相關。據新華網報道,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城市之一,深圳已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生態,擁有2.4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新能源設備中,充電整樁設備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50%;作為充電樁核心零部件的充電模塊,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70%。
此外,中國固廢網也觀察到,華潤系旗下的華潤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6億人民幣增至約15.7億人民幣。投資人為華潤環保科創控股有限公司,是實控上述三家公司的華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02 瞄準供應鏈打造?中國資環集團與華潤環保有何打算?
從前述的情況來看,中國資環集團與華潤環保似乎正聚焦于供應鏈的打造。
中國資環集團承擔著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的重要任務,必須打通資源循環體系,在供應鏈方面布局也看出其在此方面的決心。
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中,就提到了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并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加快健全標準化規范化回收利用網絡,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
在去年11月14日,中國物流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一行拜訪中國資源循環集團。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宇希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資源循環領域的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搭建全國倉儲基地一張網,繪制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合作新篇章。
“要想富,先修路。”
從上述跡象來看,在打造資源循環體系之前,打通各環節鏈條是先行之策。
原標題;中國資環集團接連成立3家公司,在下一盤怎樣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