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趙世新表示,生態環境部始終把污染地塊監管當作重點,采取系列舉措,有效保障安全利用。抓嚴“一個名錄”,抓實“一張清單”,抓好“一批企業”,抓成“一批試點”。下一步,將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風險”的總體思路,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印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推動土壤污染防治關口前移,構建要素協同防治、部門聯動監管的源頭防控機制,切實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讓人民群眾住得安心。
問答實錄:
??新黃河記者:污染地塊的開發利用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請問在建設用地污染防控方面,生態環境部采取了哪些措施管控風險,保障人民群眾住得安心?
趙世新:感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所言,污染地塊的開發利用,尤其是由工業用地轉變成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等“一住兩公”建設用地,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備受關注。生態環境部始終把污染地塊監管當作重點,采取系列舉措,有效保障安全利用。
一是抓嚴“一個名錄”,防止違規開發。國家實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名錄內的地塊,不得作為“一住兩公”用地,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地方負責把好“兩道關”,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未滿足要求的土地不得供地出讓、不得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土壤污染責任人和土地使用權人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
二是抓實“一張清單”,降低周邊影響。建立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將近萬個地塊納入監管,督促查明污染。同時重點關注周邊存在飲用水源、居民區等敏感受體的高風險地塊,推動采取清理殘留污染物、設置圍擋等措施阻斷污染遷移,保障環境安全。
三是抓好“一批企業”,防范新增污染。根據國際經驗,土壤污染前端預防、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成本,通常呈1:10:100的指數級增長。為此,我們建立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制度,將16000余家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定期排查污染隱患,按照“不泄露、不擴散、早發現”的原則,推動開展地面防滲、管道可視等綠色化改造,消除隱患。
四是抓成“一批試點”,推動綠色修復。污染地塊修復成本高、技術難度大,應當因地制宜,統籌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探尋最佳解決方案。不少地區積極探索,取得較好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北京實施土壤污染綠色管控,將原東方化工廠納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自然恢復地塊生態功能,昔日化工廠變身“城市綠肺”。結合地方經驗,我們印發了《關于促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綠色低碳修復的指導意見》,引導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風險”的總體思路,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印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推動防治關口前移,構建要素協同、部門聯動的源頭防控機制,切實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讓人民群眾住得安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