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3日開幕的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暨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發布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受邀作主旨報告。在工信部電子司領導的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田金平研究員帶領團隊在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數據庫開發及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框架設計、方法開發、建設完善等方面發揮了核心支撐作用。
賀克斌從重大需求、國家戰略、典型案例三個方面作“加快開展有組織的中國本土化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的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國際碳中和承諾的動態以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碳相關外部挑戰。伴隨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與《電池和廢舊電池法案》(簡稱新電池法)的發布,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正在加快形成,新電池法對不同種電池都作出了碳足跡聲明、分級與門檻設定的相關規定。
他強調,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是國家雙碳戰略總體設計的重要組成。在“1+N”政策體系統領下,我國正在加快建立本土化碳足跡核算體系,先后針對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發布多項政策文件。開展碳足跡核算時,要兼顧核對計算與核點計算,過程中要考慮對象和要素、時間和空間、靜態和動態、局部與整體、直接與間接等幾組關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
他指出,進行碳足跡核算要沿產業鏈追溯,建立對應過程的物質能量流動與投入產出清單,基于此核算各級供應鏈相關物質搖籃到大門的本土化碳足跡。未來在建立本土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過程中,宜針對大宗基礎材料等重點行業與重點產品建立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為下游其他產品進行碳足跡核算奠定基礎。
會上,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正式發布,對于持續豐富完善我國本土化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研究及行業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構建鋰電池產業綠色低碳增長新引擎、鍛造競爭新優勢,提升鋰電池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碳中和研究院牽頭并聯合國內外40多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開發天工數據庫,支撐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將為天工數據庫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訊員 | 高晗博
編輯 | 張楠楠
原標題:環境學院研究團隊支撐建設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發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