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紹興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變廢為益”殷殷囑托,把“無廢城市”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建立健全固廢綜合管理制度、市場、技術、監管四大體系。全國首批“無廢城市”試點成效綜合考評位居全國前五。2023年,全國“無廢城市”推進會上,危險廢物“點對點”工作得到領導肯定;受邀在服貿會綠色發展論壇上推介“無廢城市”建設經驗;9個案例入選巴塞爾公約全球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
聚焦全要素保障
“無廢”體系構建更加完善
“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新增市體育局、團市委、婦聯等單位,部門協同更趨完善。連續四年出臺地方和市級部門工作方案、考核任務書,工作職責持續壓實,保持“無廢專班”實體化運行力度不減。建立以本地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79人組成的“無廢城市”本地專家團隊,為技術攻堅、經驗推廣、制度創新等提供智力支持。
聚焦全生命周期
“無廢”產業發展更趨健康
以全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為契機,著眼“前端綠色制造、中端靜脈循環、終端無害處置”全產業鏈,以無廢印染、綠色建材、裝配建筑、綠色電力和新能源汽車、氫能及燃料電池等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為重點,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打造“無廢城市”全產業鏈,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連續兩季度獲得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5星評價。紹興市和越城區、上虞區、新昌縣榮獲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制造業高質量綜合評價提升位次和提升幅度全省第1。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實現縣域全覆蓋,3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典型案例名單,數量排名全省第一。廢棄泥漿穩定土產品取得浙江省建設科技成果推廣認證,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從2022年的81.21%上升到2023年的95.72%。
聚焦全方位服務
“無廢”政策驅動更加有力
出臺全省首個飛灰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扶持激勵政策,梳理形成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四張清單”,危險廢物填埋占比從2021年的32.3%降低到23.96%。先行先試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政策,累計利用危廢21.53萬噸,合計節約企業成本1.96億元。建立健全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抵押貸款、跨區域集聚提升專項基金、信貸支持、稅收優惠等多種機制,多維度為“無廢”項目提供要素保障。配套出臺《關于貫徹落實<浙江省小微產廢單位危險廢物收運貯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選取印染和機加工產業,高標準完成小微源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支撐體系建設全國試點,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聚焦全系統集成
數智監管能力持續提升
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作用,集成整合一般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五大系統,建立健全全周期、智能化、閉環式固廢整體智治新模式,實現風險“云監管”、執法“云指導”、多元“云服務”有機統一。建設紹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綜合管理平臺(V2.0版本)。全市955輛清運車輛安裝AI視頻監控,切實解決生活垃圾“混裝混運”問題。2023年,全市易腐垃圾清運量占比從2022年的11.41%提升至23.41%,提升幅度達到105.17%。
聚焦全社會聯動
全域無廢愿景縱深推進
大力倡導“無廢”理念,探索設立“綠色生活基金”,建立健全“綠幣兌換”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現場+線上方式,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滿意度“六進”(進工廠、進學校、進社區、進醫院、進農村、進機關)宣傳活動和“無廢理念”實踐金點子有獎征集活動。已累計建成“無廢細胞”1909個,包括30個“無廢鄉鎮”、114個“無廢鄉村(社區)”。制定《“無廢小區”建設評估細則》,擴展建設覆蓋面;編制完成《無廢工廠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標準化試點獲評省級優秀。
來源 |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土固處
編輯 | 王雯 楊婷玉
原標題:紹興:全民共建共享,持續擦亮“無廢城市”金名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