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北京市貫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實施辦法》,北京市第六批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東城區開展了第二輪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察報告經市委、市政府批準,督察組于2024年3月1日向東城區委、區政府進行反饋。反饋會由東城區區長周金星主持,督察組組長呂和順通報督察報告,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作表態發言。蘆建茹副組長,督察組有關人員,東城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和各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督察認為,東城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不斷強化“紅墻意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途徑,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
東城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區委區政府將空氣質量和揚塵管控等納入街道工委書記月度點評會常規內容,200余項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細化到社區。
加快建設古今輝映、藍綠環抱的首善之區,持續改善天安門地區、長安街沿線、中軸線申遺周邊環境秩序,建成6處大尺度公園和40余個口袋公園,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至94.05%。
堅定不移推動減量集約高質量發展,81個街區控規綜合實施方案實現全覆蓋,提前完成“十四五”人口調控任務指標,隆福文化街區一期獲全市最佳城市更新實踐項目。
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2022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優秀等次,PM2.5年均濃度較2020年下降22.5%;龍潭湖水生態健康評價實現“健康水體”零突破。
東城區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強化調度,推動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督察組交辦的21件群眾舉報問題全部辦結;對督察組督辦、交辦問題,東城區責令整改98起;立案處罰35起,罰款20.92萬元。
督察指出,東城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但對標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對標人民群眾期盼,對標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目標,仍有差距。
一是以首善標準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還不到位。規模以上施工工地揚塵問題突出,相關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屬地監管不力,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未能充分發揮統籌牽頭作用。督察組抽查在賬工地40個,34個揚塵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5個違規使用非正規建筑垃圾運輸車125輛……屬地街道執法力度偏弱,督察期間揚塵問題依然嚴重。
背街小巷清掃保潔不到位,相關街道未有效解決積塵問題。各街道吸塵、洗地車輛近70%不能正常使用,龍潭、體育館路街道能正常使用的車輛均不超過3臺,嚴重影響保潔作業,沙土山三巷等百余條小巷路邊積塵明顯。
區城市管理部門對廚余垃圾對接點未能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相關街道日常監管不足,超30%站點管理不規范。天壇街道對接點滲濾液直排,化學需氧量、總氮濃度嚴重超標;建國門等4個街道的對接點沖洗廢水未規范收集、站點異味明顯。
破解機動車治理難題力度不夠,“環保檢測、公安處罰”機制未有效落實。PM2.5本地來源機動車貢獻率達56.2%,2023年一季度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31.6%,一些主要道路仍存在國Ⅲ柴油車闖禁行情況。
餐飲行業綜合管理需加大力度。餐飲業人均、地均密度居全市前列,單位面積VOCS排放強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處樓宇商超共存在70余家外賣檔口油煙直排。
個別街道對環境保護工作缺乏擔當。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安定門街道PM2.5和TSP在全區持續排名靠后,被約談、幫扶三次。區域內重點項目綜合整治工程揚塵問題多點反復多發,近兩年僅處罰1起。督察組抽查8處工地,均存在揚塵問題;抽查背街小巷,15條積塵嚴重。
小微工程揚塵管控不到位。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統籌指導欠缺、管理標準不完善,相關街道存在不掌握、不清楚的情況。督察組隨機抽查小微工程55個,40個存在揚塵問題。
生態環境“接訴即辦”工作方法需要優化。生態環境類投訴案件平均解決率和滿意率不理想,一些問題治理后,“達標擾民”現象時有發生,群眾反復投訴較多,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未深入分析原因,對“吹哨報到”機制運用不夠。
揚塵環保稅加倍征收工作落實不力。2022年至2023年3月,全區施工揚塵處罰151件,但區城管執法部門未按要求及時移交處罰信息,區稅務部門未按法規對受處罰建設方征收雙倍稅款,工作合力尚顯不足。
二是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存在差距。節水工作推進不夠。“十三五”時期,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未完成市級規定目標。再生水利用2022年比2018年減少39萬立方米。督察組抽查萬國城小區等27家住宅小區和單位,部分再生水設施不正常運行,內部景觀水均違規使用自來水補水。
個別行業用水管理不規范,存在水資源浪費。2020至2022年在冊建筑業用水戶44家,區水務部門疏于監管,三年來僅6家申請了臨時用水指標。望壇棚改5標段等4個項目施工降水管理使用不規范,甚至大量長期抽排至污水管網;洗車、洗浴等高耗水企業存在違規用水問題。
部分區域餐飲油煙問題突出,相關街道網格監管責任還需加強。和平里、北新橋、體育館路等街道400余家餐飲單位未納入管理臺賬;和平里街道未上賬的單位中,37家未安裝凈化設施,順誠欣榮超市內餐飲檔口近三年因油煙問題被投訴29次。此外,北新橋和朝陽門街道存在違規露天燒烤行為。
部分街道對餐飲油煙在線監控系統未能“物盡其用”。督察組抽查有報警記錄的20家餐飲單位,11家反復出現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運行等報警情況,但所屬街道未開展調查處理,屬地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日常管理還有欠缺。體育館路等5個街道存在20余處生活垃圾隨意存放現象;前門等3個街道14處建筑垃圾隨意堆存,產生揚塵問題;東四等3個街道近20家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未規范收集清運。
三是個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需加強。部分單位存在違規排水問題。8家商業綜合體污水總排口水質超納管標準;個別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備未正常運行、超預處理排放標準。
部分斷面水質還不穩定。2020年以來,9個考核斷面中,8個累計出現56次單月水質超標,2個區考斷面連續兩年年均水質超標;龍潭東湖市考斷面和玉河南段區測斷面2022年年均水質同比下降。
一些行業危險廢物管理不夠規范。18家中學未按要求簽訂危險廢物處置協議,存在環境風險;4家醫療機構醫療的廢物貯存轉運不規范;2家汽修企業危險廢物臺賬不全。
督察要求,東城區委、區政府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持續夯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擔當,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堅決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緊盯“雙碳”目標和大氣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核心,深挖節能減排空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常抓常治、強化接訴即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或需要提起公益訴訟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督察強調,東城區委、區政府應根據督察報告,抓緊制定整改方案,在45個工作日內報北京市委、市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東城區委、區政府處理。
原標題:北京市第六批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東城區反饋督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