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水是杭州的文化之源,江河湖溪等水體如靈動的生命線,貫通了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血脈。杭州市河流縱橫、湖蕩密布,西湖、錢塘江、京杭大運河、千島湖等無不彰顯著杭州“濕地水城”之美。入河排污口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也是“治水”的關鍵環節,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具有重要作用。
建章立制,組織嚴密有序
杭州市高度重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印發了《杭州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實施方案》,明確分階段工作目標,制定排查溯源整治等任務時間表、路線圖。依托現有組織架構,組建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工作專班,專職負責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統籌工作。生態環境、城管、建設、農業農村、交通、水利等部門按職責逐級完成歸口部門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的審核工作。建立全市周工作例會、雙周調度、月度通報機制,對排污口排查進展和推進情況進行分析、通報,確保排查整治工作有時效、有質量。全市“治污水”條塊各司其職,錨定目標,一任接著一任干,排查整治工作得以有序推進。
科技賦能,排查高效精準
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啟動以來,杭州市以臨平區為試點,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管理平臺,構建“查、測、溯、治、規”五大模塊,展示了入河排污口位置、口門形態、排水狀態、周邊環境、責任主體、水質狀況、問題及整治情況,固化了各級各部門職責,優化了入河排污口填報內容,簡化了排查成果統計展示,逐步實現“一圖可見”“一網可管”。錄入管理平臺的相關數據在人工排查的基礎上,借助遙感監測、水面航測、水下探測、機器人管線排查等技術作為補充手段,實施動態更新,不斷提高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結果的準確度和完整性。
多源融合,成果規范全面
為切實摸清全市各級水體入河排污口底數,排查對象由區級以上河道延伸至村級以上河道,杭州市排查河道長度1.2萬余公里。為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查質量,建立“鄉鎮審查——縣級復核—市級確認”的三級審查制度,制定市、縣(市、區)兩級排查工作質控方案,組織縣(市、區)、鄉(鎮、街道)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開展多輪技術培訓,統一填報標準和要求,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填報準確、規范。建立市、縣兩級現場抽查制度,聘請第三方技術單位和專家開展現場質量抽查,對抽查合格率不達標的河道責令重新排查,為提高各級排查質量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同時,借助歷史數據、歷年信訪問題排口、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及園區、農污終端、排污許可證、排水管網圖、水質不穩定斷面等已有工作成果,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核實和追蹤。通過“由水及岸”和“由岸及水”雙向校核,力爭入河排污口不遺漏。截止2023年底,杭州市累計排查排口11萬余個。
分批分類,整治初顯成效
2023年是杭州市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的一年,也是重要排口全面整治的一年。在排查過程發現的問題排口要求立行立改,對不能立即整改的,掛號限期整改。全市順利完成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亞運保障水體及9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內排口的排查、溯源和整治,為全市水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優良保駕護航。全市亞運賽事場館、亞運村(分村)、接待飯店等重點場所水體感官良好,室外涉水項目比賽區域等水體符合賽事要求,亞運水質得到有效保障。
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成果是整治工作的基礎,接下來,杭州市將繼續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及監督管理工作,助力提升“萬里碧水”,建設“最憶江南,濕地水城”。
原標題:浙里碧水 | 排污口排查整治,杭州進行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