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表示,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不斷提升政務公開的質量和實效,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開展政務公開,一是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深化政務公開, 二是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化政務公開,三是緊緊圍繞拓寬渠道提升實效深化政務公開。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政務公開工作,著力為人民群眾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提供便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美麗中國建設凝聚社會合力。
詳情如下↓
??封面新聞記者:政務公開是保障人民群眾對建設美麗中國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安排,請問生態環境部在加強政務公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為美麗中國建設凝聚社會合力,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安排,謝謝。
李紅兵: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正如您所說,政務公開是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途徑,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不斷提升政務公開的質量和實效。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開展政務公開,著力為人民群眾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提供便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美麗中國建設凝聚社會合力。
第一,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深化政務公開。持續加大生態環境質量公開力度,每小時發布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指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QI,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自動站監測數據;每半月發布全國及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每月發布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地表水的水質月報;每季度發布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海水水質國控點位監測數據;每年發布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政策的發布力度。通過生態環境部網站等途徑,集中統一發布并且動態更新現行有效的部門規章共87件,集中發我部制定的政策文件,讓群眾知曉、理解和支持生態環境政策,也為群眾監督政策的執行提供便利。
第二,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化政務公開。及時公布生態環境系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效,持續發布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進展,以及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進展情況。積極公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相關工作進展,發布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息。公布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實施環評編制、受理、審查、審批全過程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向社會公開排污許可證和排污登記信息。推進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指導全國8.3萬余家企事業單位依法披露環境信息。
第三,緊緊圍繞拓寬渠道提升實效深化政務公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平臺作用,提高傳播的效果。2023年生態環境部網站發布信息四千余篇,頁面瀏覽量近1億次,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總閱讀量超4億次。部網站已經打造成“不打烊的網上生態環境部”部微信和微博被評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在公開客觀信息的基礎之上,我們更加注重解讀生態環境政策,通過視頻動畫、“一圖讀懂”、直播訪談、數據圖表這些直觀的方式,精準解讀政策背景和目標措施,深入細致解釋回應生態環境領域專業問題,讓信息更好獲取、政策更好理解、群眾更好參與。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政務公開工作。
一是依法依規持續優化政務公開。嚴格遵守生態環境保護、政府信息公開等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公民生態環境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二是不斷拓展公開渠道,提升信息公開、政策解讀及回應關切的質量和效果。方便群眾更加及時便捷的獲取、理解生態環境政策和信息。
三是強化信息管理,加強互聯互通,以政務公開推進構建大環保格局,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不斷凝聚社會合力,謝謝。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