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新的格局下,生態環境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涉及水、土、氣、固廢處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規日趨完善。環境商會定期對相關環境政策進行盤點,以饗讀者。
9月,相關部門推出多項政策,環境商會特將行業重點發展政策匯總如下:
為進一步強化環境影響評價要素保障,持續釋放改革效能,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就進一步加強環評制度銜接聯動、優化環評工作,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環環評〔2023〕52號)。
為貫徹落實《地下水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指導和規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工作,生態環境部印發《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技術指南(試行)》(環辦土壤函〔2023〕299號)。
為貫徹《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指導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工作,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整治總則》《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已獲批準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舉措》。這是7月1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臺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的制度舉措,對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依法規范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近日,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見實效。
為貫徹落實《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規范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工作,《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HJ1311-2023)已獲批準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節水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發改環資〔2023〕1193號)。
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工信部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工信廳節函〔2023〕259號)。
為充分發揮標準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國家標準委、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圍繞全鏈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出的標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
為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根據《招標投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工信部發布《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重裝〔2023〕127號)
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環境專項規劃(2021-2035年)》發布,主要為解決示范區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推動綠色發展過程中管控不一致、基礎建設不統一、產業布局不協調等問題。
9月1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管理辦法》是規定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基本框架的統領性文件,對于市場啟動和運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