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機構預測,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實際市場規模2022年約為146億元,至2030年理論可達1406億元。而在電池回收領域,如何進行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及回收供應鏈建設十分重要,并已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01 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
電池回收網點建設是指在城市或者鄉村等人口密集區域建立專門的廢舊電池收集點,方便居民將廢舊電池投放到指定的回收設施中。通過建立和完善回收網點網絡,可以提高廢舊電池回收率,推動綠色發展。
規劃布局上,一般來說,城市中心區域、交通樞紐附近以及大型工業區等地區是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的理想選址。
設施建設上,建設專門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包括收集、分類、儲存、運輸等設施。此外,還需要配備專業的設備和技術,如自動化分揀系統、環保處理設備等。
人員培訓上,培訓專業的回收服務人員,掌握廢舊電池的分類、處理和安全操作等技能。同時,還需加強對員工的環保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責任感。
此外,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的建設和服務內容,提高公眾對廢舊電池回收的認識和參與度。
政策上,201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指南》明確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銷售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
該指南提出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以及報廢的梯次利用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作業及安全環保要求。
具體來看,總體要求上,新能源汽車生產及梯次利用等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管理要求建立回收服務網點,新能源汽車生產、動力蓄電池生產、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綜合利用等企業可共建、共用回收服務網點。
新能源汽車生產及梯次利用等企業應依托回收服務網點加強對本地區廢舊動力蓄電池的跟蹤。回收服務網點負責收集、分類、貯存及包裝廢舊動力蓄電池,不得擅自對收集的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安全檢查外的拆解處理。廢舊動力蓄電池應規范移交至綜合利用企業進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等。
建設要求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銷售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8000輛或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的貯存、安全保障等能力不能滿足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要求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集中貯存型回收服務網點。
梯次利用企業應在本企業梯次利用電池使用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可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共建、共用回收服務網點。
作業要求上,回收服務網點應參照《廢蓄電池回收管理規范》(WB/T1061)的要求開展廢舊動力蓄電池收集工作。回收服務網點應根據廢舊動力蓄電池的材料類別、危險程度等特性,按照附錄 A 或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檢測項目,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分類管理。
今年6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除了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回收服務網點建設運營指南等政策文件,還建立國家溯源管理平臺和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監測機制,指導汽車生產企業、梯次利用和電池生產企業在全國建成了一萬多個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服務網點,覆蓋了31個省327個地級市。
地方政府也在加快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如今年5月,廣州制定印發的《廣州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建設,暢通回收處置渠道,加快構建“源頭落實產生者責任,收集轉移過程嚴格監管,加強末端無害化處置”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置體系;推動新建純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生產項目時,配套建設相應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置網絡。
8月22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對市政協委員提案的答復中提及,目前,廣州市共有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302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回收網點覆蓋了除越秀區外的10個區,基本實現了回收網點的全城覆蓋。
02 電池回收供應鏈管理
電池回收供應鏈管理是指在電池回收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和協調,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
電池回收供應鏈管理措施包括:
建立一個集中的回收中心,負責收集、分類、儲存和處理廢舊電池。這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回收效率,并確保電池的安全處理;
與電池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制定電池回收政策和標準,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合規性;
根據市場需求和政策要求,制定合理的電池回收計劃,包括回收時間表、回收目標和回收方式等;
研發新的電池回收技術和設備,提高回收效率,降低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總之,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與回收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建立完善的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廢舊電池的回收率,促進電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如何進行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及回收供應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