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四川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制定、內容、特點和亮點進行了解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彭勇作主發布,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副處長楊方,省水產局副局長鄭華章,生態環境廳農村生態環境處處長蒲彬、法規與標準處處長郝婷婷參加會議并答記者問。生態環境廳宣教政研處處長曹小佳主持發布會。
據悉,《標準》已經省政府同意,由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將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科學編制
引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從行業自律轉變為法規剛性約束
“調查研究發現,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部分流域影響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水產養殖是重要的農業面源之一。”現場,彭勇介紹了《標準》的編制過程。
按照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關于印發“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和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一2025年)〉的通知》,要求“養殖大省要依法加快制定出臺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2022年1月,省政府印發《四川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水產養殖尾水等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制定。
為此,生態環境廳聯合省直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經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并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了《標準》。
四項內容
形成水產養殖業管理“標尺”和“準繩”
發布會上,彭勇對《標準》的主要內容及有關條款作了解讀,分析了科學治污和因地制宜兩大特點。
《標準》主要規定了污染物的排放分級及限值、排放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及實施與監督等4項內容。
在污染物的排放分級及限值方面,根據養殖尾水受納水體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標準》分區分級精準設定排放限值,將養殖尾水受納水體主要分為重點保護水域和一般水域。其中,養殖尾水排入重點保護水域的執行一級排放標準,排入未達水環境質量要求水域的養殖尾水,可根據水環境保護實際需求,執行一級標準,排入一般水域的執行二級排放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重點保護水域按行政區劃包括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宜賓市、雅安市、德陽市、資陽市、內江市、自貢市、瀘州市等10個市,共62個縣(市、區)。甘孜州、阿壩州境內水產養殖尾水的排放管理按照《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年)》一級水功能區進行管控,受納水體在“開發利用區”“緩沖區”及“保留區”內的水產養殖尾水達到一級標準后,可進行排放。其他9個市(州)主要執行二級標準,部分水域按《標準》要求執行一級標準。
在排放控制要求方面,根據水產養殖尾水特點,《標準》確定了pH值、懸浮物、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5項指標及其排放限值。
在監測要求方面,《標準》明確了取樣監測點位的設置,監管重點以及分析方法。因地制宜對養殖尾水、底泥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提出了要求。
在實施與監督方面,《標準》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技術指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現場即時采樣監測的結果,可作為排放行為判定的依據。
彭勇指出,《標準》一方面體現了“科學治污”的要求,另一方面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思路。
在“科學治污”上,《標準》是引領和推動行業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環境管理手段。目前,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方面,我國僅有《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和《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兩個行業推薦性標準,國家和我省尚無強制性排放標準。《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方面的空白,為下一步行業管理提供了“標尺”和“準繩”。
在“因地制宜”上,《標準》不搞“一刀切”,而是結合四川省水產養殖業實際情況,標準限值的設定與環境管理目標、行業綠色健康養殖現狀、污染防治技術水平和水產養殖戶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同時按分類管控的原則提出管控要求,確保落地性及可操作性。
填補空白
解決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監管難題
四川是水產養殖大省,但全省水產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養殖尾水處理等環保設施裝備建設不足。
彭勇介紹,因水產養殖多緊鄰河流,其尾水排水具有排放量大、排水時間集中、直接入河等特點,在排放期內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將嚴重影響河流水環境質量。
調研發現,我省樂山茫溪河、眉山醴泉河等部分小流域水產養殖發達,流域水環境質量受水產養殖尾水排放影響較大。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對我省124家水產養殖企業的尾水處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其中建設了尾水處理設施的占比46.8%,采用微生物菌劑、浮板植物等技術進行原位凈化處理的占比23.4%,未處理的占比29.8%。
“一直以來,由于我省在水產養殖行業缺少統一的強制性排放標準,養殖尾水排放管理缺乏強有力的約束,為實際監管帶來困難。”彭勇表示,《標準》的出臺填補了這一空白,將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從行業自律轉變為法規剛性約束,有利于規范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的排放監管,減少因水產養殖尾水無序排放造成的小流域面源污染,促進水產養殖業污染防治與綠色健康發展,對持續改善我省流域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彭勇還通報了7月全省地表水、近期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20家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廳15個相關處(室)、直屬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列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