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連化物所燃料電池研究部醇類燃料電池及復合電能源研究中心金屬燃料電池系統研究組(DNL0313組)王二東研究員團隊研發的1Nm³/h直接電解海水制氫裝置完成2000小時連續穩定運行,電解槽平均直流電耗4.04kWh/Nm³ H2,實現標方氫每小時級直接電解海水制氫裝置長時間穩定運行。
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最具前景的氫氣生產途徑之一。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將海水簡單預處理后,直接作為電解制氫裝置原料水使用,避免海水淡化、純化等過程,尤其適用于深遠海風電就地消納,可大幅降低海上風電輸變電成本。但是,由于海水中含有復雜的離子成分,尤其是氯離子、鎂離子和鈣離子等,在電解制氫過程發生氯析出、氯腐蝕、固體沉積等副反應,嚴重影響直接電解海水制氫的性能與可靠性。

大連化物所DNL0313組堅持應用基礎研究與工程開發并重,實現了直接電解海水制氫從基礎研究探索、關鍵材料研究到系統設計集成全鏈條研發。團隊先后攻克催化劑、電極反應過程、電極設計、電解液調節等系列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突破高選擇性耐氯析氧電極設計與制備技術、抗鈣鎂離子沉積析氫電極設計與制備技術、新型高效直接電解海水制氫電解槽設計與制造技術、智能全自動電解液濃度控制技術等系列關鍵技術,累計申請電解海水制氫相關專利17件,初步形成了電解海水制氫技術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團隊設計集成的1Nm3/h直接電解海水制氫裝置,采用大連海域自然海水為原料水,已完成2000小時連續穩定運行,平均小室電壓1.69V,平均直流電耗4.04kWh/Nm3 H2,氧氣中氯氣含量低于20ppb。此外,團隊持續開發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已成功開發新一代電解海水制氫電極與電解槽設計技術,實現在相同電解電壓下,電解槽電流密度提高一倍以上。
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不改變傳統堿性電解水制氫基本結構,可充分利用堿性電解水制氫完善的產業鏈。該裝置的長時間連續穩定運行初步驗證了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的工程可行性與經濟性,為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文/圖 燕召)
原標題:【動態】大連化物所1Nm³/h直接電解海水制氫裝置連續運行超2000小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