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廢水?
核廢水,一般是指核電站排出的廢水。例如,一些大型的核動力電站主要把核能變成熱能再轉化成電能,由于發電功率和發熱量巨大,核電站需要海水、湖水或者河水等大量水體進行循環冷卻。這些水體主要是用來冷卻發電以后的飽和蒸汽,其冷卻過程是通過換熱系統進行交叉循環,根本不會與發過電的鈾燃料進行直接接觸。
此外,現代核電站用到的堆芯燃料外殼,都有鋯合金包裹,使冷卻水與核燃料之間加了多層屏蔽隔離,若核電站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冷卻水,通過復雜的凈化循環使冷卻水徹底達標后再排放,這些水體放射性指標通常不會提高,對海洋環境的影響較小。
什么是核污染水?
核污染水,以福島核事故為例,此次事故中3個堆芯已經完全熔毀,大量的核燃料已經徹底燒穿了鋯合金包裹的外殼,也燒毀了反應堆的安全金屬殼。通過人工抽取海水直接澆到這些高溫的熔融堆芯上強行降溫,實際是用天然海水和高溫堆芯直接接觸。高溫堆芯與海水直接接觸,可以把冷卻海水大量地重水化,產生200多種對生物具有劇毒的強放射性同位素。當前尚無可靠的科學文獻證明此種強放射性的事故水可以被處理到與日常營運廢水相同的清潔標準。
核污染水的危害
01 對人類的影響
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進入到人體內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氚的半衰期大概是12.33年,一直在體內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破壞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導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和病理反應。
02 對環境的影響
核污染水當中的放射性物質,會對環境以及人類造成長期的污染以及危害。因為這種放射性物質可以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并且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進入到生態系統當中,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尤其是在海洋中排放核污染水,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影響海洋生態的平衡和健康。
03 對社會的影響
核污染水的排放會對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造成負面影響。畢竟核污染水對于人體以及環境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會導致公眾的不滿以及反對,從而加劇社會的不穩定性以及不安心。另外核污染水的排放還會對旅游業以及漁業產生相應影響,甚至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
04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長期看來,對食品、護膚品、衣服等有一定影響
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如果進行有效監管,還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產品的。針對大眾,建議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核輻射殘留檢測合格的進口產品。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 吳巍
● 海鮮可能會受不同程度影響
無論深海還是近海的海鮮,可能會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和影響,具體能不能達到食品安全的要求,需要仔細檢測。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 上海市法學會海洋法治研究會會長 楊華
核污染水預計多久影響我國?
2021年,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就做了核廢水在太平洋的擴散的實驗,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并實現了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廢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表示,核污染水在進入海洋環境之后,首先是通過洋流的輸運,會擴散傳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還會通過海洋的生態系統,例如食物鏈的傳播而不斷傳遞,并且也有可能通過公眾攝入海產品的方式進入到人體里,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潛在影響。
余雯表示,據之前對福島核事故的監測,大部分污染物是會向東傳播,然后跨越整個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會通過西太平洋膜態水的傳播向西南方向進入,大概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進入我國海域。
原標題:環保科普丨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影響有多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