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此前發布2022年年報一樣,環保產業的兩位“帶頭大哥”又在同一天發布了2023年的半年報(港股叫“中期業績”)。
不過,與上一次年報季的哀鴻遍野不同,這次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同比“雙降”的,但北控水務卻實現了可喜的“逆轉”。
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北控水務這邊,取得了營業收入137.31億港元,同比增加28.9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5.57億元,同比增加124.28%的好成績。
▼北控水務2023年中期業績。圖片來源:北控水務
北控水務表示,營業收入增加,主要基于兩點原因:一是所有建筑工地已于疫情后全面恢復運作,故BOT水務項目建造服務的營業收入有所增加;二是從2022年6月30日起,集團將北控城市資源的業績綜合入賬,導致總營收有所增加。
1
營業收入同比增加28.98% 歸母凈利潤增加124.28%
還記得今年3月的年報季,環保產業“帶頭大哥”的成績不算太好。北控水務那邊,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249.82億港元,同比下降10.39%;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3.74億港元,同比下降67.25%。
▼北控水務2022年年報。圖片來源:北控水務
“雙降”,而且降幅還不少,北控水務凈利潤的降幅甚至還挺多的。
不過,到了2023年上半年,疫情結束,企業業績都有所反彈。北控水務這邊,則更是實現了“雙逆襲”。營收增速從負的10.39%,提升到正的28.98%;歸母凈利潤也從同比負的67.25%,上升到正的124.28%。
業績的提升,在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映。8月29日下午,北控水務的股票午后拉升4%,報收1.82港元,成交額1037.33萬港元。
北控集團總經理助理,北京控股黨委副書記、行政總裁,北控水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會主席熊斌也表示,2023年,北控水務集團持續強化基本面,通過資產質量持續提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平臺釋放價值,堅定戰略自信,穩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北控水務
環保產業“帶頭大哥”的業績,也對外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整個產業已經度過了2022年的“至暗時刻”,迎來了復蘇的曙光。
2
疫情之后全面復工 BOT項目建造服務貢獻增加
北控水務業績為何能夠實現如此大的改善,用他們自己的話講,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
第一,BOT水務項目建造服務的貢獻增加。
報告期內,北控水務所有建筑工地的建造工程都已于疫情之后全面恢復運作,因此,上半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有所增加。
據了解,北控水務的在建水廠主要位于廣東、河南、湖南、山西及云南各省,今年上半年建造BOT水務項目的總營業收入約為33億港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則為22.33億港元。僅僅是BOT水務項目建造服務的營收,同比去年就大漲了47.78%。
而在凈利潤方面,BOT水務項目建造服務所帶來的的利潤也達到4.26億港元,同比去年上漲了47.4%。因此,疫情管控措施結束,BOT建造收入增加,是北控水務上半年業績復蘇的一大動力。
第二,北控城市資源綜合入賬。
從2022年6月30起,北控水務將旗下的北控城市資源之業績綜合入賬。據了解,北控城市資源主要從事環境衛生服務、危險廢物處理業務以及廢棄電器及電子產品處理業務。截止今年6月30日,北控城市資源共有152個環衛服務項目、9個運營中的危廢處理項目,以及2個廢棄電器及電子產品處理項目。
今年上半年,北控城市資源的營收為25.411億港元,同比上升約6.1%;歸母凈利潤約1.934億港元,同比上升約20.5%。不過,北控城市資源今年上半年雖然也實現了“雙增長”,但增速并沒有北控水務高(營收增長28.98%,歸母凈利潤增長124.28%)。
考慮到去年上半年,北控城市資源就已經被北控水務綜合入賬。所以今年半年報,北控城市資源對北控水務的“助攻”效果其實有限,最多也只是起到了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綜合來看,北控水務上半年業績復蘇,最大的變量還是疫情。正是由于疫情結束,工地復工,BOT建造收入增加,所以才導致北控水務的業績實現“逆襲”。而這個變量,對其他環保企業也是一樣的。所以說,北控水務的業績復蘇對整個環保產業來說也是個風向標,有著積極的信號意義。
3
回歸“環境服務業”本質 更多關注存量項目的運營效率
業績的復蘇只是短期變量的結果,在這背后,北控水務其實還有一盤“大棋”。這盤“大棋”,就是轉型升級。隨著環保產業上下半場切換,北控水務也在逐步由“外延式增長”過渡到“內涵式增長”,實現動能轉化。
早在去年,北控水務集團副總裁冒建華在接受GWI全球水務智庫采訪時就表示,國內水務市場的下一階段,將更注重“質”和“效”的完善,而不是“量”的提升。
他表示,因為大量需要治理的供水和污水處理工程,在過去幾十年間已初步通過EPC和PPP模式取得一定“量”的提升,而下一階段將更注重“質”和“效”的完善,以績效價值為導向,將這些治理完成的碎片化項目,通過更精細的運營和一體化水務管理,來達到系統性水環境綜合治理效果。
去年上半年,北控水務收入利潤結構持續優化,水務運營板塊的收入占比增加至61%,已經超過了建造收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控水務執行總裁李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環保產業將向“兩極”方向發展,即綜合化和專業化,其中“專業化”就要求環保產業回歸“環境服務業”本質。
他表示,環保產業的“上半場”是投資建設階段,業態屬性是“資產類業務”。而在投資建設熱潮歸于平淡之后,環保產業將進入“下半場”,也就是服務經營階段,業態屬性是“服務類業務”。
產業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更多的業務是“服務類業務”即“專業化服務相關業務”,這就需要企業在發展戰略、盈利模式、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變革。
此外,今年3月,在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時任北控水務輪值執行總裁王助貧還表示,雖然客觀上大家都面臨著“新增項目減少”的問題,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還有大量的存量業務處于低水平運維狀態,運維過程中有著大量的浪費,這其實都是企業發展的空間。
▼時任北控水務集團輪值執行總裁王助貧。圖片來源:E20論壇
因此,北控水務在業務邏輯上也做出了很大改變,原來他們是以新增項目的BOT為主的,但今后一段時間,他們將更多地關注存量項目的TOT,以及存量項目的委托運行。
包括在供水業務上,現在還有大量的水司是在政府手里,運營效率其實也是比較低的,這些都是北控未來的機會。
原標題:環保產業“帶頭大哥”,凈利潤同比增長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