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市場上半年迎來一波小陽春。
據“環保圈”不完全統計,截止6月30日,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共開標35個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含EPC、新簽約),新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規模合計約2.56萬噸/日。此項數據明顯高于2021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
項目發布地方面,中東部地區發布項目明顯減少。按處理規模統計,大西北、大西南地區發布的項目合計1.25萬噸/年,占總新增處理規模的49%。可見,我國垃圾焚燒項目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大西北、大西南地區。
與此同時,小型項目更加受歡迎。今年上半年中標的項目中,500噸/日以下的項目共計17個,約占總數的一半。按此趨勢,今后的國內市場中,能夠降低運維成本的小型垃圾焚燒裝備和相關技術,將成為科技攻關的重點及市場的熱點。
中標企業中,除光大、康恒等老牌巨頭外,還出現了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建投安裝股份有限公司等新面孔。
1 總投資超143.6億元
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截止6月30日,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共開標35個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含EPC、新簽約),總投資超143.6億元(3個項目未查詢到投資數據),新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規模合計約2.56萬噸/日。
注:
1、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網及各地方政府采購網
2、聯合體中標人只記錄牽頭人
中標價格方面,2023年上半年平均中標金額約為82.35元/噸(部分項目未查詢到中標金額未列入計算),較去年同期有微弱上升。和之前4年相比,除2021年外,波動變化并不大。
30多個項目中,中標價格最高的為云南省耿馬縣孟定鎮生活垃圾焚燒廠特許經營項目,249.09元/噸,中標人為貴州清風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是國家電力全資子公司;中標價格最低的為河北廣宗縣生活垃圾(固廢)焚燒供熱供汽項目,49.8元/噸,中標人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中標個數和處理規模方面,2019年至2023年,每年上半年分別開標47個、49個、29個、26個、35個垃圾焚燒項目,處理規模分別為5.59萬噸/日、5.05萬噸/日、2.94萬噸/日、2.01萬噸/日、2.56萬噸/日。

從歷年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垃圾焚燒市場體量一路收窄早已成定勢,但在今年卻有不小的回暖。與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上半年中標個數和處理規模分別上升34.6%和27%。
而回暖的原因,則跟大西北、大西南等地垃圾焚燒市場的興起,以及縣域垃圾焚燒市場的崛起有很大關系。
2 甘肅第一,云南第二
西北、西南成新“主戰場”
從中標省份上看,上半年共計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標垃圾焚燒新建項目。其中,甘肅省和湖南省中標個數和處理規模合計都并列第一,均中標4個,處理規模合計3000噸/日;其次是云南省和浙江省,分別中標4個和1個,處理規模分別為2600噸/日和2250噸/日。
20個省份中,處于西北的甘肅、陜西、山西、內蒙古,處于西南的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處理規模合計1.25萬噸/年,占總新增處理規模的49%。從上述排行榜可以明顯看出,垃圾焚燒市場的主戰場已經從我國中東部地區朝大西北、大西南等之前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遷移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一個是中東部地區垃圾焚燒市場漸漸趨于飽和,資本想要開辟新的戰場,只能從這些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轉移;另一個則是隨著“十四五”規劃的下發,西北西南等地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多地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標準也更加嚴格。
比如,《甘肅省“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寫道:到 2025 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 65%左右。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 噸的地區,全部建成投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
要知道,截至“十三五”末,甘肅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約 45%。5年的時間要提高20%,這種任務對地處大西北的甘肅來說還是挺艱巨的。
做出類似決策的還有云南省。《云南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寫道:到 2025 年底,全省城鎮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 4.2萬噸/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65%以上。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00 噸的地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而“十三五”末期,云南全省垃圾焚燒設施處理能力僅為 1.115萬噸/日!想要填補3萬噸/日的缺口,想必云南省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會更加忙碌。畢竟,建成一座垃圾焚燒廠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要在2025年之前實現規劃目標,現在就得緊鑼密鼓的上馬項目才行。
可想而知,十四五期間,云南省的新建垃圾焚燒項目將會迎來井噴。
3 500噸/日以下項目占比近五成
小型垃圾焚燒將成為主流
從處理規模上看,今年上半年中標的35個項目中,500噸/日以下的項目占絕大多數,共計17個,約占總數的48.5%;此外,500噸/日至1000噸/日的也占了大頭,約為31.5%。

筆者曾在2021年上半年統計過垃圾焚燒市場中標情況,當時1000噸/日以下的項目有22個,占比45%,如今,僅500噸/日以下的項目就差不多占了總數的一半。以此推算,未來500噸/日左右的項目將會成為主流,可謂是越小越吃香。
反之,千噸/日以上的項目今后會變得少見,國內大型垃圾焚燒項目或者大型相關設備市場將會不復以往的興榮。
和小型垃圾焚燒處理需求增多相呼應的是縣域垃圾焚燒項目市場的興起。上述30多個項目中,服務于縣級市的項目有21個,占總數的60%,符合幾年前業界預測的垃圾焚燒市場的重點向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傾斜的趨勢。
另外,不僅是這些中標的項目,今年上半年處于環評公示、招標等狀態的處理規模在500噸/日(含)以下的垃圾焚燒項目共計發布40余個(詳情見下圖)。雖然其中有一些不是垃圾焚燒發電,而是熱解或焚燒供汽,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小型垃圾焚燒市場的潛力。當然,這些小型項目的發布地大多為縣或縣級市。
在小型垃圾焚燒市場里,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那種300噸/日以下,比如200噸左右/日,甚至幾十噸/日的項目,這種“超小型項目”日后也許會成為業內研究的熱點。另外,這也是頂層設計早已規劃好的方向,為了達到各項目標,小型垃圾焚燒處理市場必須要趟出一條路來。
2022年底,住建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指出,“到2025年,全國縣級地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到2030年,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技術、商業模式進一步成熟,除少數不具備條件的特殊區域外,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
在地區選擇上,《意見》要求以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邊境地區為重點,選取人口密度較低、垃圾產生量較少的部分縣級地區積極開展小型焚燒試點,重點圍繞技術裝備、熱用途、運營管理模式、相關標準等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2023年1月,《關于加快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短板弱項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發布,從執行層面上督促盡快推動縣級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工作落地,加快建設進度:在焚燒處理設施年負荷率高于70%的縣級地區,是可以新建垃圾焚燒設施的;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也可以與鄰近縣級地區以“跨區域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設焚燒處理設施。
誠然,現在的小型垃圾焚燒項目還有“成本高”、“投不起”的痛點,但是這大都是技術上的問題,國家也正在技術上鼓勵研發單位積極破解這些難題。
比如,《意見》還要求:“推動技術研發攻關,組織國內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研發攻關,重點突破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垃圾焚燒需求的100噸級、200噸級小型垃圾焚燒裝備,降低建設運維成本……”
對相關設備研發制造企業來說,既然國家相關政策的重點已經傾向縣域市場,眼看小型垃圾焚燒項目即將成為主流,與時俱進就很有必要了。
例如,今年4月,光大就推出“光大小型生活垃圾焚燒爐”,適合農村及縣域小噸位垃圾焚燒爐成套設備,可處理75-200噸/日不同型號、且適應不同熱值的垃圾。這種對市場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值得“點贊”。
4 光大、康恒位列前二
TOP10榜單有很多“新面孔”
上半年共25家企業中標垃圾焚燒項目。按照處理規模排名,光大系、康恒環境、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分別以3400噸/日、3150噸/日、2250噸/日,位列前三甲。
▼前10名企業排名

光大環境近幾年在新建垃圾焚燒項目的選擇上比較謹慎,增速有所放緩。在戰略板塊的開拓上,偏向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及供熱、光伏發電等環保能源板塊,積極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在現有垃圾焚燒項目上,光大積極開展協同處置項目,如光大婁底市新化縣垃圾焚燒項目擬摻燒工業垃圾;宿遷垃圾焚燒項目將擴建三期并協同處置廚余垃圾;寶應縣垃圾焚燒項目擬摻燒工業固廢和污泥等。
在環衛服務項目方面,光大通過旗下子公司中標7億元樂陵市環衛一體化項目、9.5億元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一體化項目等,進一步擴張環衛市場前端“陣地”。
在新能源的開拓上,光大積極和南京、濟南、青島等地政府部門舉行會談并簽署相關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如6月9日,光大與日照經開區管委會簽署8億元零碳熱源建設戰略合作協議。該項目建成后,綠色蒸汽供應能力可達150噸/小時,顯著降低醫藥、食品企業和漁業養殖、設施農業生產成本。
康恒環境一直是垃圾焚燒市場的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除了持續深耕垃圾焚燒市場,積極開拓餐廚等其他協同處置細分領域方面外,更是向環衛全產業鏈,海外垃圾焚燒市場等邁進了一大步。
在環衛全產業鏈方面, 康恒環境在6月初與勁旅環境成立上海康恒勁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 ( 簡稱“ 康恒勁旅環境” ),涵蓋從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清運、中轉到終端處置的全產業鏈服務。
在海外市場,康恒環境6月與電建國際公司、泰國超能有限公司簽署了《泰國暖武里一期1000t/d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框架戰略合作協議》,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泰國境內首個中泰企業合作的規模化垃圾發電項目。
另外,從本次排行榜上可以看到,除了光大、康恒、上海環境集團等老牌企業,榜單上還出現了很多新面孔,如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康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四川工程有限公司等。
他們有的是老牌國有企業,如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四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有的是在環境修復和固廢處理處置領域經驗豐富的上市企業,如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有的是香港上市企業,如北京控股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另外,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也是初次涉及垃圾焚燒發電業務。
5 結語
之前有很多人唱衰垃圾焚燒市場,尤其是國補退坡的消息明確之后,更是不看好垃圾焚燒市場的前景。的確,從近幾年的數據也可以明顯看出,該市場增速明顯放緩,新增市場空間缺口也越來越小。
在此種種不利情況下,很多垃圾焚燒企業紛紛開展了花式自救,要么轉戰餐廚等其他固廢處置領域;要么涉足摻燒污泥、一般工業固廢等協同處置項目;要么加大海外滲透的步伐;要么開辟各種新能源市場,另起山頭……
可是,今年上半年的垃圾焚燒市場卻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不是市場不行了,而是沒有領悟到市場的真正需求和痛點;不是沒有項目了,而是項目的類型變小了,地點轉移了。
如果只按照以往的經驗,只盯著千噸/日規模的項目,只想著一次干一票大的,看不起小型項目,忽視了新興市場的挖掘,遲早會被別人拋在身后。
總之,垃圾焚燒市場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那一步,今年上半年小型項目的暴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不論是走多元化發展之路,還是深耕垃圾焚燒市場,都要找準市場需求,畢竟,“存量時代,運營為王”,只有順勢而為、積極擁抱變化的企業才能持續壯大。
原標題:垃圾焚燒市場,迎來小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