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廣州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金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登記。母基金由廣州交通投資集團牽頭與廣州港集團、廣州環保投資集團等聯合設立,并與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子基金,重點投向交通、能源、市政、生態環保、倉儲物流、園區、新基建等基礎設施 REITs相關領域,總規模達2000億,首期募資500億。
關注綠色金融方向的環保人應該并不陌生,近兩年涉足環保的基金,以及以環保為核心而設立的基金成批出現,帶來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榮之景。
沒錯,都知道環保是個“燒錢”的行業,坐擁萬億市場,調動的投資規模非常可觀。當然,資金缺口一直在,整個節能環保產業對于資本的需求雖有波動但基本面不變。近幾年的“國進民退”現象也多是與資本掛鉤的,很多對頭部民企的收購也是投資需求下的利益權衡結果。
而透過現象看本質,環保產業需要更積極地調動社會資本的參與,所以國家也一直鼓勵拓寬融資渠道,優化信貸評審方式,開發適合的金融產品,為符合要求的環保項目開啟“綠色通道”,豐富各類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和生態修復項目的路徑。顯然,各基金的成立也是“隨大流”而來。
不細數不知道,環保基金和涉環保基金已經有了深厚的“根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當屬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的環保領域首只大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基金總規模885億。縱觀全局,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預測7大標志性戰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環保投資需求為4.3萬億,因此環保產業基金未來投資規模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事實上,環保產業基金的“續集”也確實就一直沒斷過。
除了前述的廣州2000億涉環保產業基金,其他地方的動作也不小。如貴州,要組建貴州省能源結構調整基金,專項支持省內煤炭、電力、油氣、新能源等能源企業,規模暫定50億。再如銀川,自建“銀川衛士”生態環保基金項目儲備庫,主要用于節能減碳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項目以及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組織和個人的獎勵;南寧,發起30億產業高質量基金,母子基金組合總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千億產業以及先進裝備制造、綠色環保等重點產業;廣西,設立環保產業私募基金,聚焦環保、生態物流、綠色循環產業;安徽,成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基金,計劃最終形成400億左右的母子基金群,除了關注5大發展板塊,還計劃挖掘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雄安,首只生態環保基金已于2021年落地,首期規模65億......
另一方面來說,環保產業基金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的成效也很顯著。如浙能電力,官宣與天地環保、浙能普華設立環保產業基金,認繳總規模3.51億,預計存續7年,主要面向固危廢資源化利用、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富春環保,參與專項投資于鼎鑫的投資基金,基金用于新建3萬噸廢舊鋰電池高效回收項目;雪浪環境,與西藏金緣、棲霞科投、鑫沅資產共同設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長電科技,與無錫慈善總會共同設立環保與健康慈善基金;香港中華煤氣與IDG資本,聯合打造國內首只零碳科技投資基金,規模約50億;河南中豫集團、河南汽投集團、中豫基金、領誠基金聯合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總規模150億......
環保產業基金的能量,正在加速釋放,而其作為金融創新工具,有望給節能環保產業帶來新的氣象。當然,市場也不宜盲目跟風,資產管理的效率和科學性仍需得到保障,發揮金融工具特性的同時,也要防范風險,以最大化環境和經濟效益為最終導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