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南湖區入選5個全省水生態修復示范試點縣之一,率先開展全域水生態修復工作,通過系統謀劃,確定了“全程修復、多樣監管”的“全域”水生態修復路徑,著力走好“綠水”“治水”“護水”之路。2022年,南湖區市控以上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達100%,較2019年提升54.6個百分點,創歷年最好水平;5個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交接斷面自2018年以來首次考核優秀。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蟬聯美麗浙江考核優秀,南湖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五水共治”實踐窗口。
一、系統性謀劃,走好“綠水”路
一是多節點規劃全程推進。分階段制定工作方案,出臺《南湖區美麗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2年》,制定《夯實生態綠色基底 建設碧水南湖行動方案(2021-2025年)》,實施《南湖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確保項目有序推進。分主體梳理工作任務,落實作戰清單,全面梳理細化任務目標,項目任務化,任務表格化,表格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掛圖作戰嚴把進度。
二是多方位部署全鏈修復。出臺《南湖區水生態修復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市控以上斷面Ⅲ類水比例不低于85%和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不低于100%的總體目標。確定水生態修復清水、補水活水暢水、農村生態屏障、水景融合文化、基礎設施提升、聯動共享能力“六大工程”18個項目,形成源頭治水、過程護水、末端管水的全鏈條水生態修復局面。
三是多點位覆蓋全域整治。以交接(市控)斷面水質穩定改善為重點,對全區重點斷面所在的三店塘、嘉善塘、平湖塘、海鹽塘等“四塘”上下游5公里、陸域縱深1公里范圍內開展全面排查,制定“一點一策”方案。通過查清污染源頭、形成問題清單、交辦整改任務“三步走”,分類督促落實整治,確保全域水環境穩定提升。
二、全流程修復,走好“治水”路
一是岸上管控實現水清。實施截污納管工程,全域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按照“查”“建”“改”“管”的要求,突出建管并舉,實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的“治水升級”。截至目前,已完成232個生活小區、12個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驗收,10個鎮(街道)通過“污水零直排”街道創建,1個鎮創成市級“污水零直排”標桿鎮,1個園區爭創“污水零直排”省級標桿園區。
二是河道治理實現水暢。通過河道清淤打撈沉船、護岸建設岸坡治理、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手段,打通河道治理的“神經末梢”,讓“無源之水”成為“源頭活水”。截至目前,整治農村河道28條13公里、圩區面積4.6萬畝,完成中小河流治理9公里、河道清淤34萬方,累計完成85條斷頭浜的集中治理,“三化機制促進斷頭浜‘美麗復活’”入選全省水利爭先創優優秀案例。
三是水體養護實現水美。高標準建設“水下森林”。通過種植沉水植物,放置水生生物,構建營造“草型清水生態水”,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加強水體自我凈化能力。 高質量建設美麗河湖。每年落實200萬元,獎勵區級美麗河道創建。截至目前,已累計建設省市區各級美麗河湖88條,市級“水美鄉鎮”2個,全域美麗河湖格局已初具雛形。
三、多樣化監管,走好“護水”路
一是全民參與聚焦“查”。招募“民間河長”隊伍,用鼻子、眼睛作為檢驗生態環境質量的標準,開展各類巡河活動。開展“黨員帶頭致美、帶領群眾致美”活動,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充分發揮“工人糾茬隊”“小青團”“優美庭院”等載體作用。全區聘請253名民間河長,開展巡河護水1.5萬余次,拆除河道沿岸私搭亂建的“釣魚臺”28處,清理河道內私自種植菱秧水域面積270畝。
二是數字賦能聚焦“管”。建立“1張圖+N個應用場景”水利數字化支撐平臺,運用3S技術和4D成果,將河湖水下地形地貌與水文等動態信息有機結合,實現水生態治理“一圖統覽”。建立污水管網數字孿生系統,運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和GIS信息,對污水管網、污水泵站、污水廠、河道水位等數據進行收集,實現排水管網運行及管養“一網統管”。截至目前,已完成市本級1024公里的地下管網物聯感知設備鋪設和811公里污水管道數字孿生建模。
三是四位一體聚焦“治”。建立“區領導點題查、督查組常態查、第三方專項查、鎮(街道)交叉查”的“四位一體”督查體系,“四辦”聯動運用“水陸空”等科技手段,開展“聯查聯改聯督”。針對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實行“一次督辦、二次約談、三次否優”,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25次聯查,下發交辦單125份、曝光單109份,交辦問題251個。
原標題:嘉興市南湖區走好“三條路”推動全域水生態修復試點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