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清新環境正式發布了首份ESG報告——《2022年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報告》(以下簡稱“ESG報告”),充分體現了公司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為中國ESG發展貢獻力量的國企擔當。報告全面展示了在響應國家戰略和“3060”雙碳目標上的系統性工作進展,全方位體現了公司在履行社會、環境及企業治理責任、員工權益保障責任的舉措和未來規劃,為投資者提供多維度了解公司的平臺。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創綠水青山之夢
清新環境依托“生態化、低碳化、資源化”發展戰略,堅持降碳、減污、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生態協同推進,主動適應國家政策和市場趨勢,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助推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多年來,公司服務的煙氣脫硫脫硝項目累計實施1578臺機組,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818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約92萬噸、粉塵排放約131萬噸;城市供排水運營服務總規模達6.7億噸,其中年處理供水量約1.8億噸、年處理污水量約4.9億噸;余熱發電項目每年完成發電量約7.6億千瓦時、供汽約 24.9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2萬噸,對工業客戶二氧化碳減排起到關鍵作用;危廢資源化利用與處置核準規模約35.25萬噸/年。2022年,公司首個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在山西開工、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在格爾木順利推進,新能源裝機規模超880MW。
聚焦科技創新
為碧水藍天貢獻“清新”力量
作為國內首批參與煙氣環保第三方治理的綜合環保企業,過去20余年,清新環境始終堅守初心,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己任,通過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持續保持迭代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為環保及節能減排事業貢獻力量。
成立至今,公司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編寫20余項。自主研發400余項環保領域專利技術,并成功將自主研發的技術應用于電力、鋼鐵、冶金、石化等多個工業領域中。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專利662項,其中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552項、外觀設計21項。擁有軟件著作權247項,累積參與60余項標準制定。公司不斷拓展前沿領域,通過與高校合作開展CCUS、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電泳分酸堿等低碳技術的研究。2022年公司研發項目數量達100余項,其中,在江蘇鹽城生產基地成功實施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工業化示范項目,是鹽城市首個用戶側光儲一體化并網項目。
優化治理體系
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作為四川發展旗下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公司堅持“黨建引領,從嚴治理”,不斷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完善“黨委全面領導,董事會戰略決策,監事會依法監督,管理層負責經營”的治理格局,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優勢。
2022年,公司持續完善治理體系,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權責范圍更加明確,董事會的決策質量和決策水平逐步提升;信息披露質量0差錯,全面反映公司整體運營質量;不斷完善內控合規管理體系,提高合規管理水平;持續拓展投資者溝通渠道,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穩定和增強投資者信心。在 “2022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董秘峰會”中,公司的規范治理獲得認可,榮獲“最佳上市公司董事會”獎項。
傳遞清新溫暖
共創美好未來
作為一家以碧水藍天為己任的企業,清新環境堅持以員工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員工共同成長, 為員工創造充分的發展空間,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家綜合性環保服務企業,公司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己任,不斷提升工程建設質量,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堅持精益求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服務。
過去3年,公司接受培訓的員工逐年增加,從2020年的919人提升至3600人,其中2022年總培訓時長近71780小時。公司確立了員工職業生涯與公司發展相統一的晉升機制,建立了雙通道的晉升體系,進一步提升員工的活力和積極性。公司堅持倡導員工健康生活,開展多項文體活動和關懷行動,及時為有需要的員工提供幫助;清新環境始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熱心助力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無論是扶貧、極端天氣救災搶險,還是社區服務,都能看到清新人的身影。
ESG報告的發布,標志著公司治理全面與國際標準接軌,清新環境將把ESG理念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未來,清新環境將繼續秉承“讓世界清新永駐”的企業使命,圍繞打造“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綜合環境服務商”的戰略目標,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幸福,以優質業績回報股東!
原標題:清新環境首份ESG報告正式發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