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固體廢物呈現量大、面廣、類多的特點?!吨腥A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第三十五條、七十六條、九十條,明確要求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建設規劃,組織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等設施,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
“雙碳”目標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核心,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堅持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全面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重慶市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加快提升重慶市固廢處置能力。
據了解,2020年,重慶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2272.14萬噸,綜合利用量1909.50萬噸(其中利用往年貯存量4.86萬噸),處置量444.76萬噸(處置往年貯存量238.40萬噸),貯存量161.06萬噸。全市產生量排前5位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為粉煤灰、冶煉廢渣、其他廢物、脫硫石膏和爐渣,合計產生量1969.87萬噸,占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的86.70%。
《規劃》主要對象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場、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生活垃圾(含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筑垃圾處置廠(場)、城鎮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泥處理設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等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以及污染土壤和病死及病害動物處理設施(包含病死及病害動物和相關動物產品,側重于養殖畜禽部分),不包括固體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設施以及企事業單位自行配套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
《規劃》提出開展全市域“無廢城市”建設,著力推進資源化利用技術提升,推進“以燒代填”減少固體廢物填埋量,提高處置能力。嚴格環境準入,新改擴建利用處置設施必須采用國內先進成熟工藝和設備,鼓勵企業對生產設施和污染治理設施提質改造、開展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提升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引進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提升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規劃》明確了各類固廢危廢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目標: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到2025年,建成9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區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大幅提升。
危險廢物: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實際需求總體匹配,薄弱領域設施建設明顯加強,設施區域布局總體平衡,川渝地區危險廢物利用能力區域協作、共建共享的機制初步形成。到2025年,鋁灰、生活垃圾飛灰、油基鉆屑、含油金屬屑、化工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大幅提升,利用處置能力力爭達200萬噸/年。
醫療廢物:到2025年,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更加完善,平戰結合的體系基本形成,各區縣(自治縣)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常規集中處置能力達210噸/日以上,增加渝北、永川等7處應急設施,應急處置處置能力達150噸/日,保障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
生活垃圾;到2025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焚燒能力達2.48萬噸/日,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占比達65%,產生量超過300噸/日的區縣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
建筑垃圾:到2025年,城市建筑垃圾收運率達95%,安全處置率達95%,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70%,其他區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60%。
其他類固體廢物:到2025年,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達9007噸/天,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量基本達到100%,鄉鎮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80%;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置活動更加規范,二次污染防治水平明顯提高;全市污染土壤終端處置能力和處置需求達到供需平衡,轉運出場的污染土壤得到及時、規范處置;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更加完善,無害化處理能力有效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