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2月20日,隨著吉林、山東、廣東、黑龍江、山西、寧夏六地與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中國黃金集團兩家央企問責情況公布,第二輪前五批中央環保督察的26個省份和6家央企督察情況已全部公開,累計問責達2879人,曝光百余個典型案例。
據了解,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共分六批,進駐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6家中央企業進行督察反饋,同步移交了158個責任追究問題。第二輪第六批督察的河北、江蘇、內蒙古、西藏、新疆和新疆建設兵團,移交問題追責問責工作正在推進中。以典型案例為切入口,由點及面,這場自2020年開啟的環保“掃黑”風暴正式進入尾聲。
梳理目前已經公開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比如污水直排、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礦山生態破壞嚴重、重污染天氣反復、水體返黑返臭、生活垃圾處置不力等,出現在多個省份的整改清單中。就說污水直排,有西藏、貴州、廣東、江西、湖南五地被點名,涉及生活污水、工業污水、雨污管網等多個方面,成因復雜。
而這些問題恰恰也是環保行業一直以來探討與攻堅的關鍵。如何突破這些重難點,將環保事業推向更高潮?企業在其中又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創造新的業績增長點?以其中的水處理、土壤修復兩大要點來說。
水處理:污水直排困境待解,黑臭水體將是下一步治理重點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業內廣為流傳的這句話,其實也道出了黑臭水體形成的根本原因,即亂排放與管網配置不完善的問題。
2022年,生態環境部出臺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作為“十四五”重點任務予以推進,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齊頭并進。到2025年,要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自此,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開始提速。為加快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典型技術模式和長效機制,生態環境部聯合財政部開展試點工作,對全國15個城市根據項目投資額和申報治理面積,給予2億元、1億元、5000萬元的分檔獎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進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等綜合性、系統性治理措施。
相關負責人透露,2023年,將重點完成800余條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目前相關任務已分解下達各省份。
土壤修復:礦山是重要對象,生活垃圾滲濾液需引起關注
1月,財政部發布“關于組織申報2023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的通知”,開展2023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申報工作,申報截止4月14日,單個項目總投資不低于5億元。這一工作將為行業提供參考案例,有助于今后礦山修復工作的高效實施推進。
根據辰于公司測算,未來10年,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潛在的市場空間超過6500億元。礦山修復=發展“寶地”正從理想加速照進現實。
目前,國內垃圾分類尚不完善,導致含水量較高,重量占比能達到 35%-50%,這些將產生大量的垃圾滲濾液問題,如不能進行妥善處置,對于土壤、地下水及水環境影響都較為嚴重。但目前滲濾液處理工藝并不完全匹配需求,主要采用生化+膜處理法,長期運行穩定性無法保證,存量的滲濾液也存在環境風險。
全量化將是垃圾滲濾液處理下一階段的重點,能將滲濾液全部進行處理,清液達標排放,不再有濃縮液的回灌,濃縮液進行蒸發后形成的尾渣經固化或干燥之后填埋,從而徹底解決滲濾液污染困擾。不過,相關工藝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行業繼續發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