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影春節檔強勢復蘇,直至開工,票房仍在持續走高。其中,《流浪地球》續作驚艷亮相,再次掀起國產科幻片討論熱潮,同時也帶火了影片中的一系列機器人周邊,僅用8天時間就已籌款超億元。而因影片意外走紅的外骨骼機器人,近兩年也在加速商業化落地。在包括制造、環保在內的眾多行業中,推進“機器人+”模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工信部等十七部門于2023年1月18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表示將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其中也明確提到了對發展外骨骼機器人的支持。
事實上,環保亦是較早開啟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行業之一,尤其是在環境監測和環衛兩大細分領域:
環境監測方面,配備有毒有害氣體
傳感器和高清攝像頭的氣體泄露檢測機器人早已問世,能夠實現廠區內危險氣體實時精準監測;針對人力難以到達或進行作業的場景,如微細管道,機器人也能發揮關鍵作用,武漢中儀股份的CCTV管道機器人等,能清晰地觀察管道內情況,大大提高了摸排數據的準確性;
環衛方面,清掃機器人、AI智能掃路機、移動分類回收機器人等已在實踐中有廣泛應用,1月份,盈峰環境牽頭的《環衛機器人
通用技術條件》行業標準正式立項獲批,立足自身在環衛機器人開發上的經驗,助力行業發展;2022年,廣州荔灣區推動了環衛機器人正式上路運營,清掃效率、作業表現等均獲得一致認可。
通過科學技術助力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機器人的試運行及推廣無疑是為環保行業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業界認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發展將幫助實現環保智能化和自動化,我們也能夠借助科技的力量,來彌補環保意識方面的欠缺,減少人力投入,從而更好更快地推進產業升級。
對于“機器人+”模式與傳統環保產業的融合,從業者指出了三個主要趨勢,即:環保機器人類人化、與人工智能融合化以及企業治理數字化。當然,從理論到落地應用之間仍存在障礙,包括場景價值不足、設計與生產的矛盾、車間管理粗放以及與大數據結合不夠等。解決好這些問題,機器人產品才能夠在環保行業發揮更大的價值。
總之,創新仍是重要發展理念,作為生產者而言應注重創新、協同、開發,以共同描繪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智造的美好愿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