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對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的15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我們將陸續推出他們的典型經驗,以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重慶市璧山區是中國西部典型的重度缺水地區,區內無過境河流和外來水源,轄區內有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3條主要河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4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556立方米,僅為重慶市的1/3,全國的1/4。
在深入推進河長制過程中,璧山區堅持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的理念,因“源”施“控”、因地施策,突出重點、強化考核,治污治水取得實效。璧南河兩河口國控斷面水質2020年度平均值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考核要求。2021年,璧山區全區流域首次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璧南河兩河口國控斷面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水質考核要求,璧北河平灘市控斷面穩定達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璧南河獲評全國“最美家鄉河”,璧山區也先后榮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城市”等“國字號”稱號。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壓實責任
嚴格按照《重慶市河長制條例》精神要求,璧山區堅持以“誰管理、誰負責”為導向,以成效為目標,深入推動河長履職盡責。
一是創新河長“樹狀”責任制。璧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總河長,細化明確34名區級領導分別擔任34條區級河流河長和94座水庫庫長,69個區級河長牽頭責任單位和15個鄉鎮(街道)協同推進河長制工作。構建責任矩陣,創新建立河長制責任“樹狀圖”,向下延伸建立庫長、塘長、泵長、口長、點長制度,細化分解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防治責任,把3200余名干部點對點“綁定”到全區1.5萬余個污染點源上,在這“樹狀圖”中,從“樹干”“樹枝”到“樹丫”上的河長、塘長、水泵長、口長或點長,都有相應的“責任田”和具體的責任要求。全區所有的河流和塘庫堰,以及污染點源的生態管護和治理,都有責任人,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鏈。
二是推動河長盡職履責。及時做好換屆后河長制工作,印發《關于做好換屆后河長制銜接交接相關工作的通知》,確保河長工作不斷檔;認真貫徹落實第1、2、3、4號市級總河長令,制定《重慶市璧山區提升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和處理達標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夯實河長專項責任,加快推進“污水三率”提升基礎工程建設;每月對各級河長巡河情況進行檢查,未完成的按照考核規定進行扣分。
堅持要素導向,精準實施策略
重慶市璧山區圍繞“源頭、設施、科技”三要素,精準施策,組合發力,全面治污。
一是聚焦源頭截污。推出“河外截污、河內清淤、外域調水、生態修復”治河模式,持續加大整治水質不達標水庫、山坪塘、養魚池的力度,目前,水庫、山坪塘水質地表水IV類及以上占比分別達到93.3%、97.25%;關停“小散亂污”、涉水企業364家,整治1482家;關停畜禽養殖場564個、達標整治165個,關停屠宰場13個;完成24.1萬畝次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試驗示范區管控種植業污染源頭。
二是著力水生態設施建設。近兩年來,先后投資20億元,分3批次改造污水管網800余公里;加強鎮(街道)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集中運行管理。通過污水管網改造、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100%。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創新開發運用“智慧河長”系統,對全區約1.5萬個污染點源,在“三河”干流交界斷面、所有污水處理廠、養殖場、部分企業等重點場所領域全部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并且配備無人機巡航,實現污染源排放和水質實時動態監控,整合發現問題、交辦問題、整改問題全流程,做到閉環式管理、科學高效治污,2021年發現并交辦問題895個,整改完成895個,全部整改完成。
堅持考核導向,精準追責問責
堅持考核促發展、考核出實效的理念,創新河長制考核機制,做到獎懲有力,賞罰分明。
一是出臺考核辦法。啟動“一河一策”“一庫一策”治理方案,制定《璧山區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三河”流域交界斷面水質考核獎懲辦法》《“三河”流域水質改善考核辦法》等多個考核辦法,設立河長制工作“一票否決制”,讓制度“帶電”“長牙”。
二是加強督察暗訪。每月對全區生態河長工作開展拉網式督查暗訪,將巡查暗訪發現交辦的問題納入河長督查督辦黨政信息內網OA系統,建立河長工作問題整改臺賬,有力促進相關單位及時整改銷號,并將督查結果作為當月考核依據之一。
三是建立獎懲制度。將全區71個部門和15個鎮街納入河流水質考核,每月得分最后一名且河流水質未達考核目標的單位和連續兩月生態河長工作考核最后一名的鎮街向區總河長作出手寫書面檢討。設置鎮街交界斷面和水質目標,每月達到水功能區水質考核要求的,獎勵鎮街10萬元,反之則扣減鎮街財力10萬元。
原標題:重度缺水地區的“河湖治理”經